香港电:四川汶川县昨天下午发生7.8级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重庆、云南等地人员很大伤亡,灾情十分严重。在此,我们首先要向灾区民众表达深切的慰问之情,期盼他们尽快摆脱地震灾害的威胁,尤其是在最大程度上摆脱人员死亡的威胁。我们要知道,地震始终是中国的大灾大祸,不与地震作斗争,中华民族就会遭受生存与发展的威胁。
我们注意到,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中国的反应尤为迅速:一,中央政府在最快的时间内就发出了指令。二,各方力量迅速进入救援状态。三,军队率先开拔奔赴灾区。四,重要救援物资立即起运。从这些反应可知,中国对付地震的准备是完整的、有条不紊的,有效率、有效果的。中国对地震的防御,是缜密的,是值得赞赏的。
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立刻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胡温以民为本的理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温家宝在飞机上发表讲话说:“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要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同胞们、同志们,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我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温总理下了飞机连夜视察灾情,不顾疲劳其精神使得在场每一位工作人员感动。
对此,我们放心,汶川地震的受灾同胞,一定会得到最快、最好的全力帮助。中国各地四面八方的支援,一定会及时赶到。同胞的温暖双手,一定会伸到每一位灾民面前。
地震,是天灾。天灾不可怕,可怕是人祸。灾难发生之后,灾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助,问题就会严峻得不可收拾。在今日之中国,必能有效对付自然灾害,绝不会因为人为措施问题使得灾害雪上加霜。对此,我们有信心。
我们务必认识到,地震是中国最大的自然灾害威胁。2007年10月发表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指出,中国50%的国土面积位于 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域,包括23个省会城市和2/3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国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20世纪全球大陆35%的7.0级以上地震发生在中国;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120万人,中国占59万人,居各国之首。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地震烈度Ⅵ度以上区域。据统计,20世纪以来,中国因地震造成死亡的人数,占国内所有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山火、泥石流、滑坡等总人数的54%,超过1/2。从人员的死亡来看,地震是群害之首。
由此可知,中国长期笼罩在地震的重大威胁之下。地震与中国,是无法摆脱的一对自然与人的恶劣关系。中国无论如何发展与进步,都必须面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不可回避的威胁。
从科学角度看,主要问题是什么呢?资料表明: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一,台湾及其附近海域;二,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三,西北地方,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四,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五,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也就是说,地震是中国人民的、中华民族的大梦魇!对于地震的威胁,不斗争是不行的。
中国已故领导人毛泽东曾经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是的,对付自然灾害,必须要有勇于斗争、敢于斗争的精神。
我们看到,中国已经建立起来了世界最为庞大的地震监测、防御系统。中央设立中国地震局,还有直属事业单位21个。包括:7个科研单位,4个观测研究中心,1个资料资讯中心,2个新闻出版单位,1所高等专科学校和6个服务机构。全国共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31个。地方地震工作队伍包括:279个地(市、州)地震局(办);1280个重点县地震局(办)。
我们看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防震减灾国家法律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1997年12月29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公布,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加大了配套法规体系的建设。目前国务院和中国地震局已发布实施8个法规、规章。
我们看到,中国大量运用科学技术防御地震,并且利用中国综合实力的发展加强抗御地震灾害。据悉,到2020年,中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目前,中国防震减灾能力仍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基础依然薄弱,科技实力有待提升,地震观测所获得的信息量远未满足需求,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尚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报;全社会防御地震灾害能力明显不足,农村基本不设防,多数城市和重大工程地震灾害潜在风险很高,防震减灾教育滞后,公众防震减灾素质不高,6.0级及以上级地震往往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的灾害预警、指挥部署、社会动员和资讯收集发布等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投入总体不足,缺乏对企业及个人等社会资金的引导,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投入管道单一问题。
我们衷心希望,中国今后在防御地震灾害,减轻地震灾害方面取得突破,造福中国民众,造福全人类!
就在此稿播发之际,我们得到地震死亡人数不断上升的消息,对此,我们的心情万分沉痛,在表达哀悼的同时,我们为灾区的同胞祈祷!(作者丘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