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娱乐网

《保持通话》:城市电影新高度

http://www.yule.com.cn 2008-10-01 23:26:42   来源:   

   如果不是因为翻拍片这一前提,陈木胜就不仅仅是应该得到表扬,而更有可能被盛赞。

  两个小时可以用“过瘾”两个字形容。在近年的港片中,少有的出现了不考虑时间概念的观影状态。影片通篇呈现了一种近乎流畅无比的状态。对于一直躲在成龙背后,执着枪火、摆弄拳脚和讲述警匪故事的陈木胜而言,他太需要一部可以证明自己的作品,去摆脱某些桎梏的束缚了。

  于是,《保持通话》很及时的就出现了。

  故事明显很好莱坞。过程,是否很陈木胜呢?

这一张城市的名片

  我们的城市电影定义,不是早期卢米埃尔给出的那个答案,也不是拍摄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代表城市本身。因为照此说来,《料理鼠王》就会是再好不过的城市电影,因为巴黎铁塔的出镜率不亚于小鼠的烹调片段。

  我们的城市电影,也不意味着这个城市的一个特征和地点被放大。就代表此是为这座城市量身打造的城市电影。

  而是说,某些电影中,城市的意义超过了当作背景的功效,而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去起到一种化学反应的效果。

  陈木胜一直都是城市电影的忠实守护者。近年来,他的电影作品中,一直展现着城市化的趋势。开篇的符号,也必是城市景象。这一点,在《保持通话》中也不例外。故事的开篇,便是和《三岔口》一般的航拍镜头。放眼当今的世界影坛,也只有西方的迈克尔曼对待城市的狂热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故事中,城郊的机场、大量的追车镜头、城市人的身份定位都显得较为熟悉。两个主角,也都是标准的城市中人:比如大S扮演的单亲妈妈设计师Grace,和落魄的财务普通市民,由古天乐扮演的单身爸爸阿邦。

  故事中,陈木胜一直在利用城市的种种先机和条件打造视觉奇观。比如那一场在任何陈木胜电影里都不可缺少的追车戏。追车戏其实是动作片导演的惯例出牌,只不过陈木胜比起枪战和拳脚,爱极这一桥段。桥段和不死一直是陈木胜电影的两个必要条件。如果主角很少死去是其不变的法则一。而惯例桥段追车,就被放大化处理,成为法则二。          

  这场追车戏的场面较为宏大。很富新意的分别展现了追逐的不同状态。从绿色小车的起步被甩,到干涸河床上利用体积优势近似闯关般行进。再到飞车行驶反道面对车辆接连而至的躲闪,和由此引发的几十辆车连环追尾撞击。最后,再由主角驾车穿越一辆装满可乐的货车,在满地可乐罐中倾覆。这一段流畅的视觉奇观,通过古天乐扮演的阿邦一系列表情的衬托,加之及时的镜头调动相结合,比如在反道行驶时恰到好处的顶角镜头俯拍,达到了视觉奇观般的效果。

  而在空旷机场上,Grace拉着女儿的奔跑配合着宏大的背景,就比较风格化了。陈木胜是不太会展示风格化镜头的导演,除了从高处俯拍城市,搞点流云飞雨,极少出现给人物长时间与环境契合的特写画面。当然,静态镜头倒是有些特例,具体可以参考《三岔口》里吴彦祖在海港阳光下的精致侧影。而除此之外,陈木胜只玩一点点简单的慢镜头,并乐此不疲的当作自己展示动作戏码的熟稔总结陈词。

不再是影子的陈木胜

  陈木胜的作品,历来是无法被完全正视的。

  对于这位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崭露头角的香港商业片导演来说,他的影片一直给人的感觉是趋向于追求精良制作的商业大作。被称作神来之笔的《冲锋队之怒火街头》至今被很多影迷所津津乐道,如果不是《甜蜜蜜》,那一年载入金像史册的会是这部如今的眼光看似粗砺实则细品不俗的警匪佳作。

  而陈木胜的电影,也的确延续了这一路线。如今的陈木胜电影,已经成为了每年香港片的例牌作品。不论是商业和口碑上,延续了其一贯的水准,至少它可以不会在香港电影陷入低潮的时候令人失望,已经实为难得。

  警匪、枪火、爆炸、追逐、动作。这是陈木胜的几个关键词,在这些元素的打理之下,陈木胜顺理成章的爱极了以上述元素为基础的形式。

  这部《保持通话》里,陈木胜一直在与好莱坞互博。由于古天乐的身份设置,陈木胜电影里的主角终于不再具备出色的身手和过人的本领。于是,陈木胜开始将影片的核心转向了情节。毕竟,再好的形式,也不可能永远去保持一个导演作品的质量。

  故事的核心,即是通话,故事里,为了还原通话的过程和效果,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麻烦。这个过程,需要两个方面的完美发挥方可达到。前者,便是为了通话设置不同的桥段去干扰其完成。如阿邦的第一任务,到机场送儿子并告别。不过,显然这个设置放在影片里显得过分的“弱化”了。由于扮演阿邦儿子的小演员表现教平庸,纵有陈慧珊的出镜亦显得不具备戏剧效果。换言之,这不是一个成型的阻碍。于是,当情节需要,阿邦与张家辉扮演的警员辉哥初遇后,直到去Grace的女儿学校之前,故事一直都处在模棱两可的境地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