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晨报11月28日报道 2001年7月9日,《百家讲坛》在央视10套正式开播,到今年刚好是第七个年头。
“现在科教频道的24档节目中,《百家讲坛》在9、10月份的收视排名已经跌到了10名开外,最低的时候在第18位,已经处于中下游水平。”日前,有不愿具名的央视科教频道的节目编导向媒体透露。
曾经风光无限的《百家讲坛》如今遭遇“七年之痒”,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26日,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原因1:学术娱乐化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承烈认为,《百家讲坛》的优势在于借助了电视这种现代化传媒的力量,用通俗的语言很好地普及了传统文化,如今之所以显出颓势,和它“学术娱乐化”的倾向不无关系,“首先,《百家讲坛》的节目过分追求趣味性,讲传统文化时用词太过华丽甚至离谱,这样就会偏离传统文化的本色。其次,有些主讲人仓促上阵,讲得不太严谨。比如有一次,于丹把孔子‘游于艺’中的‘艺’字解释成‘艺术’,这显然是错的,这个‘艺’应该是指‘六艺’。第三,《百家讲坛》部分主讲人的作风不太能服众,这也导致了不少观众对节目的反感。”
原因2:节目难创新
同样是做学者讲坛类节目的地方台制片人张立详细地分析了个中原因:“第一,任何一个电视栏目都有一个从不温不火到广受关注、再到重归平淡的过程,《百家讲坛》也无法脱离这个规律;第二,作为一种电视节目形态,《百家讲坛》在挖掘新的学术明星上后劲不足;第三,央视身份特殊,很多有意思的题材都不能做,据说1840年以后的东西都不让讲,对此他们的编导也很苦闷,因为古代有意思的东西差不多都讲完了。”原因3:各方来挑战
近年来,网上出现了一些“草根学者”,以自录视频的方式打造自己的“百家讲坛”,一时引发了外界关注,但很快,这些“草根讲堂”就销声匿迹了。
与零星的“草根讲堂”不同,各地方台和各大门户网站近年来都先后推出了各自的学术类讲坛,其中尤以规模颇大的“网上大讲堂”最受关注。专家认为,“网络讲堂”涵盖的社会热点问题比较多,像全民炒股、鉴宝收藏等话题都可以发起讲解讨论,是一种能让观众有实际收获并值得大力发展的传播形式。
未来去向:未必“死路一条”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不少人在对《百家讲坛》保持意见的同时也认为,应该继续保留这一档学术性文化节目,不能因为收视率低了就撤。“荧屏上不能全是泛娱乐化的东西,纯文化的可以被挤压,但应该有自己的位置。”一位高校的教授告诉记者。 (本文来源:华商晨报——辽一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