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娱乐网

陈虻23日病逝 当年干的工作叫“打杂”

http://www.yule.com.cn 2008-12-25 22:49:42   来源:   

    长发,深沉,睿智,洒脱,自信的陈虻。(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片)长发陈虻。
    昨日下午,记者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副主任梁建增处核实,央视原新闻评论部副主任、《东方时空》“生活空间”制片人陈虻23日凌晨0时30分因胃癌去世,享年47岁。
    央视《社会记录》制片人李伦透露,陈虻告别仪式于12月27日8时30分在北京八宝山东礼堂举行。
白岩松:“我和他是兄弟”
    陈虻在10年前开创的《生活空间》,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创造了中国电视业界的一个神话,业界对其口碑称,这个栏目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小人物的历史”。“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陈虻创意。这句由著名演员、主持人王刚配音的话语,至今在观众中有口皆碑。“是否可以说,陈虻是中国电视、中国社会纪录片的推动者?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前日回答记者时说:“毫无疑问。当开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时候,这就是对他工作的一种评价。 ”
    患胃癌是否与长期工作中的积劳成疾有关?白岩松没有回答,但他对记者表示:“我和他是兄弟。 ”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袁芳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和陈虻有过接触,陈虻是非常优秀的电视人,他的去世是中国电视界的损失。“他是央视最有责任感、最有使命感的传媒人之一。 ”袁芳说,在陈虻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之前,新闻节目很少有关注民生的内容,陈虻在《东方时空》中把目光投向了老百姓,开创了中国新闻史的先河,从此故事类、纪录类节目大量涌出。
电视人:无法不悲痛
    长发,深沉,睿智,洒脱,自信,不张扬——这是很多和陈虻认识的电视同行对他的印象。
    一位名为“飞去来兮”的网友自称曾供职于央视新闻评论部。前日上午,她在第一时间就表达了对陈虻的“惜别”,“此刻,我和很多人一样悄然叹息。 ”“飞去来兮”回忆说,那时大家很怕他审片,总是先打听好审片主任的排班表,如果感觉是个烂片就避开他的锋芒。他目光太敏锐,语言太精妙。他可算是台里少数审片最专注的领导之一,审完片子之后的点评,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有些话,在离开多年后依然感觉振聋发聩,比如他曾经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
    一位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如今在央视新闻中心工作的女士介绍说,学过电视片的人,几乎都学过纪录片,了解纪录片创作的人,几乎无人不知陈虻,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教科书上,在很多纪录片人的创作理念里,都曾学习过陈虻以人为本和关注细节的思想,以至于与同学朋友聊起纪录片,都还是会提到《生活空间》中的片子。
    她说,10年前,听过陈虻的一次课。印象中的陈虻深沉,睿智,有思想,有深度,有理念,洒脱,自信,声音有磁性,厚重,不张扬。“在中国电视发展五十周年暨中央电视台建台五十华诞之际,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中国电视人,这无疑是中国电视界的一大损失!无法不悲痛,无法不忧伤! ”
    还有一位央视新闻工作者写了一首诗悼念陈虻:
    魂灵可知心归处,
    春去秋来几时安。
    天高云深望故人,
    祈愿此心接彼心。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句话是怎样出来的?
陈虻第一次做客网站回答网友提问是在2001年11月,那时候《东方时空》再次进行了调整,其子栏目《时空连线》首次播出。
    有网友问他“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句备受观众喜欢的话是怎么想出来的,他回答说,那是1993年的事,初创的生活空间一直在调整,人们因为它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而不知生活空间这四个字代表了什么。当开始记录普通人生活的时候,需要用一句清晰的话告诉人们,生活空间所代表的是什么,改版不像创办,它好比一个饭店一边营业一边装修,当时工作繁忙是以半小时十分钟计算时间。当时没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只是在回到家睡觉前才有时间静静地去想,后来睡着了。“从梦中醒来,脑子里显出来了几句不同的话,我拿笔记录下来,写到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时,我觉得我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说。
陈虻的名字和《牛虻》有关
    有网友问他:陈虻,你的名字叫陈mang吗?你的名字和“牛虻”有关吗?陈虻说,那个字念meng。和《牛虻》有关,因为他属牛,他父母读过《牛虻》这本书。
    陈虻简介
    198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工程专业毕业,毕业时被分到航天工业部团委,1985年进入中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