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娱乐网

杜淳新春火红写真不以父之名引领80后

http://www.yule.com.cn 2009-02-18 18:46:56   来源:   

    中国娱乐网讯 上阵父子兵,《走西口》已经是杜淳和父亲杜志国的第七次同台。剧中,父亲杜志国饰演的土匪刘一刀是田青的冤家对头。 

    言谈之间,杜淳不苟言笑、自信满满,给人很硬朗的大男人的感觉。 很多人根本看不出杜淳还只是80后的一代,因为他的眼睛里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稳重。噪杂的剧组里,杜淳总是最深沉的一个。他最常见的状态就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若有所思。现在,杜淳一遇到新戏就叫父亲杜志国去试个角色,“就像当年父亲每次遇到机会都想到我一样。” 杜淳第一次在镜头前展现自己的魅力便是父亲给他带来的机会。《汉武大帝》的导演胡玫本来是邀请杜志国参演。在和导演谈剧本时,杜志国特意叫上了杜淳。而杜淳本来只是想试演一个配角,没想到胡玫导演倒是一眼看上了杜淳,让他饰演青年汉武大帝。这让初出茅庐的杜淳有了让很多人羡慕的高起点。 

    现在杜淳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逐渐顶上父亲杜志国的班。人们再介绍杜淳的时候也不用特意强调:他是杜志国的独子。父亲杜志国感慨之余也觉得欣慰,开年大戏《走西口》正在央视热播,他常喊唐国强、吴子牛等同事来看儿子演的电视剧,与老朋友们共同分享儿子的成果。每逢此时,杜志国总是心满意足地说:"老夫后继有人啦。"

继续《走西口》 

    作为2009年开年大戏,《走西口》让杜淳倾注了很多心血。剧中的田青既是充满神话色彩的英雄,又是一个极为贴近生活的普通人,杜淳用心领会了这个角色。

    当《走西口》还在筹拍时,制片方就已经把男一号田青的角色给了杜淳。能如此轻松的接到男一号,杜淳体会到了一种被信任的感觉,杜淳欣赏制片方这种干脆利落的办事风格,这要比没完没了的选角活动让杜淳感觉畅爽得多。1981年出生的杜淳要通过田青表现出山西人近300年来的走西口精神,并在史诗般的《走西口》中挑起大梁,这并不容易。畅爽过后的杜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杜淳要把田青从少年时代一直演绎到中年。其中要经历田青少年家道衰败,青年时逼上梁山,以及中年之后成为成功的商人和最后走上革命道路的三十多年的历程。在杜淳看来,这30年,有着山西人走西口的大背景,也包含着田青的成长。

    在《走西口》刚开始的两集中,田青还只是一个不经世事的毛头小子。其中一场戏是,田青在离家不久后无意中发现了和他一起走西口的兄弟王南瓜的父亲因生活所迫出家当了和尚。导演李三林要求,现场的气氛要马上陷入一种无声的悲伤中。但是杜淳认为,少年田青一直是乐观开朗的,如果突然变得特别深沉伤感显然不合情理。所以在杜淳的设计下,观众看到一场颇为新颖的苦情戏:田青看到王南瓜父亲的时候,却突然被他那剃了光头又一本正经“阿弥陀佛”的样子逗笑了,这时候镜头一转,观众看到了王南瓜那因父亲出家而痛苦的表情。而这种危难中田青的笑,更能让人感受到当年走西口的山西人的凄凉。很多观众在此流泪。导演李三林也很赞叹杜淳的演技:这场戏里他拿捏得很精准,他知道逆境中的笑要比哭更让人感动。 

    整部戏中,杜淳心里最没底的还是田青的中年时代的经商部分。“演得过于平淡就不能凸显田青作为商人的机敏,但是一旦把这种机敏演得过火,观众眼中的田青又会显得特别圆滑。”拍摄之前,杜淳看了很多有关晋商的书,他还把当年一集不落看完的由胡玫执导的《乔家大院》反反复复琢磨了好几遍。“晋商虽然少了几分徽商的雅致,却多了真挚和诚实。”所以在剧中,杜淳给成了商人的田青划了一条标线:“义重于利”。 

    杜淳很坦诚地说,“演技对我来说并不像刚刚入行时候那样重要了。”如何在创作中贴近角色的内心,然后自然地流露出情感是杜淳渴望和珍惜的。在《走西口》某一场戏的具体技巧把握上,杜淳很有信心。而要准确地掌握整部电视剧的脉搏,杜淳依然不确定。在杜淳心里《走西口》里应该有一种主色,能代表和统领三百年走西口的历史和主人公田青的心境。而这种主色一直到《走西口》实拍的时候杜淳才找到的。《走西口》的拍摄跨越了山西、陕西、内蒙、河北三省一区。剧组第一个去的地方是山西省太行山下的榆次老城,由于榆次老城自清末开始就缺少绿化,拍摄时又值秋季,备感荒凉。杜淳现在还清楚的记得:站在小山坡放眼一望,满眼都是黄色,金黄的大地,枯黄的树木,昏黄的天空。就在那一刻,杜淳终于找到了那个笼罩《走西口》的主色,黄色。事实上,榆次老城确实给观众真实准确的还原了当年走西口发生的自然背景,但是这里对于演员来说,绝不是一个适合拍戏的地方。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这里“一个星期七天风,光吃沙子吃到撑”,可见当地风沙之大。而杜淳在当地取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