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娱乐网

张纪中“编剧为王不可能”论断引众编剧炮轰

http://www.yule.com.cn 2009-02-28 13:17:41   来源:   


石康表示张纪中说话缺乏依据。(资料图)

针对闹得沸沸扬扬的张纪中“编剧不适合当制片人”言论,昨日,记者致电编剧石康、王海鸰和当事人张纪中。

今年1月刚成立编剧公司争地位的石康闻此,显得颇为冷静,坚决表态,张纪中说话缺乏依据,维护编剧权力将是必然,“张纪中说话还是要有依据,一棒子打死不行。要举出具体例子来。编剧维权还是要继续,不会因为张纪中几句话就停止”。王海鸰也表示,如果张纪中是说做编剧的就不适合当制片人确实有偏颇,因为是否能当制片人、是否有才能经营,不能以职业来划分,而是因人而异,“肯定不能这么分,适不适合要因人而异。你看海岩(看专业剧评),又编剧,又是很成功的制片人;再比如说我,真的就只合适写字,当不了制片人”。

于正:某些大牌制作人为圈钱

制作过《锁清秋》、《最后的格格》等的金牌编剧于正在博客上专门撰文反驳张纪中,不惜拿自己的电视剧现身说法。

在引美国、韩国、日本等电视剧强国编剧身兼制片人佐证之后,于正表示,作为编剧,三年来他只制作自己写的剧本,名利双收,“比起那些会唱高调,一直盲目炒作的大制作人来说要有效率得多”。同时,于正颇有针对性举例称,自己的《大清后宫》赢《神雕侠侣》,《最后的格格》胜《碧血剑》,《胭脂雪》超《鹿鼎记》,甚至毫不避讳地点名“打击”张纪中,“试问张老师几部大作可有收视前茅的?《锁清秋》赶在《倚天》之前播了,恐怕是打不了擂台了,不过真要比,我也不怕”。他表示就是不满张纪中“大放厥词,说编剧不合适做制作人”,“很多所谓的大制作人跑这里跑那里,骗骗当地政府的钱,拖长周期,美其名为大戏,其实不过是想乘机丰满自己的荷包而已,拿收视、拿利润比例一看,就知道是编剧责任制强,还是一个没什么文化,只懂炒作自己的纯商人强……张大制作人疯狂压缩演员片酬,去拍摄地又有赞助,那么动不动就成千万上亿的钱去哪里了呢?难道就浪费在改剧本上了?哈哈,只能如此理解比较合理,不然就很难解释了!”

张纪中:不能几个编剧说了算

作为当事人,处于话题中心的张纪中告诉记者,他并非如外界所传般看不起编剧,只是很中肯地陈述对“编剧为王”这个问题的看法,根本没有诋毁谁、轻视谁的想法,“实践证明一切。谁为王,这不是几个编剧说了算的,这得市场、观众来定夺。”

至于于正博客里对他压缩演员片酬、纯商人等毫不客气的点名批评以及收视率比较,张纪中不屑地回应:“于正?我不认识,他有权利发表他的看法。攻击我,我不在乎,我懒得理,他们(编剧)愿意做制片人,愿意为王,这是好事儿呀!谁都可以做制片人,找几个老板投投资,就是制片人了。但如果他当了制片人,哪里有精力去写故事?去当编剧?所以,这就是个分工的问题,大家都得合作,谁也不是谁的王。”

[链接]编剧不适合当制片人?

日前,在一档谈论电视剧行业“故事为王”节目中,《流星雨》编剧汪海林、新《鹿鼎记》编剧高大勇、《亲兄热弟》编剧彭三源则纷纷表示,编剧在剧组中的地位、作用急需得到尊重,应该“编剧为王”。高大勇还控诉,他的剧本经常在现场被张纪中修改得面目全非,甚至有时候出来的效果让自己都觉得过于吃惊。

张纪中当场反驳称,编剧应该是“一个孤独的行道者”,而不是跳出来张牙舞爪地去管别的部门的事情,因为文人不善经营,成为中心就更是无稽之谈,“永远不可能,这个想法幼稚,他们(编剧)可能在别的地方去为王,在我这儿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我太了解了,制片人就是制作这个行当(的主导),编剧只是你制作当中的第一步,随之要组织大量的人……要把演员全部招来,要去谈判,要去谈这些经费,谈所有的事,这些你编剧怎么主导?”

同为嘉宾的演员张铁林也不认同“以编剧为中心”,认为与其天天和编剧探讨故事,还不如让演员顺着拍下去,“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是演员的艺术,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观众最想要看的就是我们‘铁三角’往那一站”。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