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痛批唱片业
主题为“真音乐,向前走”的中国原创流行音乐论坛9日在上海举行,刚在台北举行演唱会的“纵贯线”乐队以及大陆音乐人高晓松、叶蓓、王啸坤,“太麦”掌门人宋柯和乐评人孙孟晋、张小舟、王小峰等到场“开谈”。期间,台湾音乐人李宗盛痛批当代唱片业:“如今酒囊饭袋太多。”
唱片公司终将消亡?
上海《东方早报》报道,“太麦”掌门人宋柯是大陆乐坛涉足无线音乐销售的第一人,多年前他就曾发出“唱片消亡”的口号,面对乐评人王小峰“在互联网的时代里,已经不需要唱片公司”的观点,他表示如今唱片公司已是弱势群体,“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商业模式的行业,所以音乐公司没有控制权。以前CD市场的盗版率高于95%,在互联网出现之后盗版的比例更高, 作为制作音乐的唱片公司,却成为最后‘分钱’的时候‘最没关系’的群体。”宋柯坦言,如今唱片公司唯一能够收到钱的也就是手机彩铃市场,但即便在这个链条上,唱片公司仍然是弱势群体,“手机音乐100亿到200亿的市场,到唱片公司只有不到10亿元人民币。”
作为资深音乐人,李宗盛认为唱片公司首先应该检讨自己发掘新人的能力,“我来大陆的时候也有巨大的情感和期望,但是并没有看到唱片公司找到好的人才去做。唱片公司应该把很多有天分的人集中在一起,如果没有眼光就做不出好的歌,自然就赚不到钱。”
现在该写什么歌?
相对于偶像艺人的五光十色,创作型艺人基本都灰头土脸,没有偶像的出镜率,还要面临创作的瓶颈。
张震岳说:“我在创作的时候,不会管今天流行什么,只要我自己喜欢就行。作为一个创作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记录我们自己,把我们所观察的写出来。”
李宗盛则认为,创作者首先不要去想利益,“因为你公司都是酒囊饭袋,写的歌都一样,也不好听,然后跟媒体弄在一起搞出一堆垃圾,搞得久了就没有人再去喜欢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一个文化产业,铭记了一个年代人的情感。”曾经的李宗盛会因为自己作品里的力量而感到光荣,但这两年却不再有这样的感觉,“这个年代有什么需要被记录下来的,这才是流行音乐的职能,因为它是‘血淋淋的社会总体验’,反映我们现在社会的音乐审美观。我们可以想一想,现在这些音乐记录下的是什么呢?”归根结底,“钱”是音乐产业的“死穴”,人人哭诉的主题不同,但目的一致——要钱。
经济不好是机遇?
面对现在经济危机不景气的形势,乐坛“教父”罗大佑表示,对流行音乐而言反而是最好的时候,“因为全部的东西都归到原点。”可能会回到那个人人都拿把吉他、弹钢琴写歌的时候。在他看来,流行音乐可以是茶余饭后的释放压力的休闲东西,也可以是留下一代人情感的东西,但后者一定是好的东西,“如果一个民族没有音乐的话是寂寞的,音乐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气度、感觉、底蕴、文化气质、品质。”
但当“选秀”这类娱乐节目迷幻着大众头脑时,做音乐的、想出名的都想借这样的平台出个小名、赚点大钱,在罗大佑看来,这其实是可悲的,“他的心已经不纯了,他的梦想在他自己得了冠军以后就失去了。”但如果是有扎实功底的人,比如一个乐团,经过十年、十五年后再扬名,“哪怕在台上摔了一跤,他也能马上站起来继续音乐。所以我讲原创非常的重要,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讲我们是比较爱好音乐的,可是我们比较懒一点,但是在写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