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娱乐网

陈琳跳楼自杀跟踪报道:身边人谈过去事

http://www.yule.com.cn 2009-11-02 18:30:59   来源:   

    洪启(民谣歌手):1993年我刚来北京,经常去三元桥左家庄找王晓京。是他发掘了陈琳。当时他的公司正在为陈琳制作唱片《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后来,我在黄燎原“汉唐”工作,其间参与陈琳MV拍摄工作。那时她没有现在时尚,有邻家女生的感觉,安静而淡雅。最近一次见面是2006年在北京798的天下盐餐厅一个局间,寒暄了三两句。多年未有交道,也无往来,不想竟以如此极端方式而去。昨晚饭时得知消息后,我马上给王晓京打电话,他在深圳,说刚和洛兵通了电话交流此事。给罗琦打,说也听闻了,还在等待确认。给金兆钧老师打,说这孩子本身就挺抑郁的,可惜了。在此做个小小的祭奠,为这位故人兼同行。毕竟,一个美丽的生命消失了。她的柔情,又有谁人能懂呢?

    顾文勤(陈琳前同事):往日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带你去做歌友会,参加网络访谈,就像是昨天的事情,你录音我还是挑我的专辑的时候,我们一起吃每一顿饭在公司,一起谈论音乐,谈论造型,谈论你爱的人,你的谈笑风生真的是历历在目。不能让我一下回过神,不知道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前几天和竹书的几个同事还谈论到你,今天是沈的生日,他一辈子也不会忘了你的,这也是你想要的。但是坚信你的选择是最好让你解脱的方法吧,希望你真的可以因为这个选择达到你想要的目的。为你祈祷。我会把你的声音、你的专辑更好的保存,留住你的声音,再见了陈琳!!!希望你能在另外的世界里快乐,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爱情。

    安琥(主持人):陈琳走了,我想是带走很多不甘吧,因为没有比奋不顾身的坠落需要更大的勇气。很遗憾这勇气源自于纠结或死了心。坊间流传这种纠结的原因,是因为感情或事业的不顺,并不想去深究,只觉得我们给予那些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积淀的前辈们太少关注,太少尊重了。怀念陈琳不如怀念那个属于他们的年代。陈琳已逝,音乐不死。

    雷振剑(聚友网副总裁):刚收到竹书文化的人的短信,据说老沈昨天还在计划生日。陈琳可能知道对他的爱已经无法挽回了。老沈现在一家很幸福。这里也祝陈琳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更幸福。

    王小峰(三联周刊主笔):我以记者角色采访的第一个人,就是陈琳。那是1993年,在北京赛特大厦门口,她在拍宣传照。那时候的陈琳正准备出《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这张专辑的歌曲原来是给那英老师准备的,但是那英没有看中这些歌曲,于是王晓京就把这些歌曲给了新签约的陈琳,结果陈琳红了。

    第二次见陈琳,是在重庆,1994年,那次见她颇有戏剧性。我们住在一个酒店,房间挨着,我出门的时候,发现陈琳在打电话,还穿着很薄的衬裤。她很不好意思,脸都红了,支支吾吾地说:“我在跟我妈通电话。”我赶紧躲开。那时候她还没觉得自己是个腕儿。

    第三次跟陈琳打交道是打电话采访她,关于她跟王晓京解约的事情。陈琳发现演出实际结算的钱跟王晓京给她提成的比例不符,被扣了不少钱。后来她发现自己总是在这方面吃亏,于是就解约了。

    在早期,我觉得陈琳还不错,有一批好歌,为人处世也挺随和,后来她跟竹书文化签约,唱的歌越来越差,还给她包装成跟她完全不符的形象。一个底子打得挺好的歌手,后来就这么给毁了。其实王晓京不太懂什么包装,他只知道什么歌好听,这就够了。

    流行音乐是这样的一个行业,由一群男人控制,女孩在这个行业的角色永远是配角。如果女孩在这个领域里想弄出点名堂,第一,你确实有实力、有才华;第二,你一定要遇到一个明白人,但是这个行业90%都是蠢猪;第三,两口子千万别在一起弄唱片或拍电影,两口子就是过日子的,不是创业的;第四,越是长得如花似玉,越是勇于献身的女孩,越出不来。

    胡立涛(节目主持人):知道陈琳自杀是我在《音乐周刊》的同事菜菜发来的短信。有点吃惊,但又不算很震惊,我知道她这两年过得并不如意,不论事业上还是生活上。

    在《精品购物指南》的时候认识的陈琳,觉得这个川妹子人还不错,嗓子更没的说。报社办春节团拜会,我请陈琳,那时也没什么经纪人,我直接打的电话,答应得挺痛快,也没提钱的事,拿着伴奏带就赶过来了,而且是真唱。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她在王晓京的“星碟”公司成名,后来闹解约,事业停顿了一段。那时候起来的歌手大部分都有解约的经历,合同订得不规范,歌手心态也有问题,初级阶段都难免。

    陈琳的成名曲《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出自我高中同学丁原之手,圈里人盛传这歌是那英没看上才轮到陈琳的,这个说法反正我没从陈琳和丁原口中得到证实。但另一个说法我却也不止一次从一些圈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