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专栏作家)
直到老三去世,静秋都没喊一句他的名字,他希望她不要和别人一样叫他“老三”,这的确让静秋很没有主意,于是,在见最后一面时,她只能边流泪边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你不是说我一喊你你就出现吗?”
在电影中,老三是个神奇的魔术师,总会在静秋需要的时候站到她身边,和连什么叫“得手”都不知道的静秋相比,老三是个熟谙女孩子心理的爱情高手,但他对静秋含有父爱成分的爱情,使得“责任”与“牺牲”成为这段爱情的关键词。
对于烹饪过奥运会开幕式大餐、制造过《三枪》这种速食甜品的张艺谋导演来说,《山楂树》算是他回归乡土气息、朴实叙事的作品,一位能操控满汉全席的大厨,调制一盘小菜自然不在话下,《山楂树》其实就是这样一盘贴上“张艺谋牌”标签的清新小菜,它让那些在影院里被大制作搞得满腹油腻的观众,有了赏心悦目之感。
《山楂树》换作别的导演拍,一样会好看,道理很简单,老三和静秋的爱情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很难看到,观众需要这样的故事涤荡心灵,一洗被物欲熏染得变色到不忍卒读的爱情观。观众走进影院看这部电影,是想看张艺谋的新影像,或是想看小说拍成电影后会是什么样,也不排除人们想怀怀旧,唏嘘一下当年自己身上也有老三或静秋的影子。
但张艺谋为了让《山楂树》走进自己成功作品的名单,还是用力不少,比如演员的挑选,饰演老三的窦骁是影片的一大贡献,窦骁在表演上的真实、从容,以及把略显矫情的台词说得那么自然的功力,值得赞叹,在男影星同质化的电影界,窦骁会成为新类型的演员。饰演静秋的周冬雨,可能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里都要压制自己的感情,表演得只能算合格,最后那场被认为“哭相不好看”的戏,感情的释放和演绎的投入,让它成为最能体现周冬雨演技的一场戏。
很明显的,张艺谋团队的参与,放大了《山楂树》这个故事所要传达的爱情观,随着这部电影的全面公映,我想人们探讨的话题热点不会在于张艺谋在这个片子上的成败得失,也不会在于电影的喜剧效果和催泪功能,而是这几十年来中国人对待爱情在态度上过山车式的变化。用现在的眼光看,老三和静秋的爱情固然真挚、感人,但却是那么地缺少人性化。首映式上蒋方舟在被问能否“为爱等一辈子”时,她说自己的上限是“等一年半”,原因是等时间长了,女人的“市场抢手率和占有率就会下降”,这个观点自然和对此说法表示“真是开了眼了”的李雪健是不在一个频道上的。
老三和静秋的爱情模式,很大程度上是时代因素造成的,这种爱情的可贵之处也在于,它能在畸形和冷酷的环境里开出灿烂、温暖之花。其实那个年代并非中国近代最浪漫的爱情时期,那时的人人自危和亲者叛、仇者陷,以及对自由恋爱近乎病态的批判,让爱情成为那个年代最奢侈的事情。而个性解放、各种思想潮涌、文艺气质浓郁的上世纪80年代,才是中国式爱情最理想的生存时代,可惜,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作家对爱情的表达能力仍然欠缺,没能诞生传世的作品。
《山楂树》是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包括被一些观众诟病的采用字幕衔接情节的形式,其实在忍受前三条之后,剩下的也便能接受了。不能让人接受的是,电影音乐有一小段旋律特别像《我和你》,每当这段旋律响起,我总感觉有人强行拉我出戏要去鸟巢看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