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娱乐网

张艺谋《山楂树之恋》:拐到角落的爱情

http://www.yule.com.cn 2010-09-17 11:45:54   来源:   

张艺谋

    改编自畅销小说的《山楂树之恋》于9月16日内地公映。如果一把钥匙能打开《山楂树之恋》的大门,张艺谋的解读是清纯二字。这是一出看不出野心,没有什么人间烟火气的电影 。不同于张艺谋浓烈的、大戏剧性的电影美学,《山楂树之恋》无论是从故事上、节奏上、影像风格上都化繁为简。故事上减去了小说里压抑的、纠缠的、芜杂的表达,屏蔽掉了时代背景的渗入,又强化了爱情的无功利、无杂质、无目的。而满山油菜花下生离死别的纯爱,在悲伤的苏联歌曲渲染下,弥漫的是经典日剧的情怀。在“以真情为耻”的年代,张艺谋拍出这么一部把清纯当做唯一路径的电影,是回归,也是颠覆。

    面对诸如“文革时代背景”“性压抑”等基本回避的问题,张艺谋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并不避讳——“它毕竟不是像《活着》那种类型的故事,文化大革命有特别复杂的社会和政治背景,这个作品承担不了方方面面的东西,它好像就是拐到角落去写了两个年轻人的故事而已。我最大限度地保存这记忆的魅力,寻找两位新人干净的脸。通过他们,带入那种久远的、久违的纯真感。”

是纯美还是平淡?

《山楂树之恋》三大争议

争议1 字幕推进情节

    采用字幕的方式推进剧情的发展,是电影中的最大争议。影片从一开始就以文字交代故事的背景,接下来,老三和静秋两人命运的推进、感情的分分合合也多是靠字幕来承上启下,这种情节的处理方式给影片带来一种断裂感。然而要将原著几十万字的内容压缩到一部110分钟的影片中,这中间肯定充满取舍和选择。在影片开拍之前,张艺谋就在脑海中构造了一个画面——用这样的字幕来做最后的收尾: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25年了,但我要等你一辈子。这是老三对静秋说的一句感人泪下的话语,而这种处理方式安静、温婉,也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有些电影直接用字幕来表示时间的流逝确实有偷懒的嫌疑,这种手段近乎老套,但是如果出于对影片气氛的考虑,相较于其他方式而言,这种叙事方式更能营造出一种沧桑感,时光流逝,不可逆转,就像讲故事的老者的一声叹息。

争议2 被抽离的时代感

    影片从一开始就用字幕的方式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之后也出现了很多体现时代感的情节,比如排练革命舞蹈,静秋的妈妈被斥“走资派”,在语言上也无数次提到毛主席语录、劳动改造等等,但是这些细节处理得很弱,几乎是轻描淡写,无法深刻地感受到特殊时代所带来的命运感。倒是在采访编剧尹丽川时,她向记者透露,在最初的剧本中,他们做了很多时代感的处理,尤其是对影片的结局处理煞费苦心:文化大革命结束,所有人在欢庆之时,静秋却独自逆向而行,这隐喻了虽然那个时代终结了,但是留下的烙印却无法抹去;而影片的结局却止于静秋站在山楂树下的静静守望。前者诗意且沉重,后者唯美而平静,隐去了时代感,感受不到那种沉重,也感受不到导演的责任,不得不说是一种缺憾。

争议3 纯爱就是无性之爱?

    “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电影的宣传海报上打出了这样的宣传语,人们不禁热议,何谓最干净的爱情?在原著中老三和静秋赤裸相对,情欲饱满,而影片中,老三与静秋虽然共处一室,同床共枕,也仅止于隔衣抚摸,额头轻吻,相比较而言电影更为简单纯粹。难道干净的爱情就是“没有得手”的无性之爱?对于这一点,张艺谋的解释是,纯爱只是一个概念,它和有性无性没有关系,他所选择的只是一种更符合电影情节的性爱表现方式。不过仔细想来,如果老三和静秋一开始就羞涩、懵懂、压抑,而在故事的结尾却突然难抑情欲,干柴烈火,或者这更符合现世人的爱情观,但如果放进整个影片中,这样的处理反倒会显得突兀、破坏节奏感,令人难以接受。我们该庆幸的是,影片中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大手笔、大场面,没有特技特效,没有3D、IMAX,甚至连张艺谋最爱用的奔跑的镜头都很难寻找,一切处理得风轻云淡,这是最原始,也是最本真的艺术之美。

影评人意见团:

“破两亿有希望”

老三和静秋

    从提前观影过《山楂树之恋》的影评人那里,我们听到了一些一致的整体评价:一是整部片子的剧情平稳,属于清淡型艺术片;二是张艺谋的“纯情”似乎有些用力过度,片中对清纯的诗意化,忽视了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真实反应;三是在一些叙事的处理和取舍上,例如张艺谋用字幕来推动剧情的做法,可能会引来争议。

    “上了年纪的人可能会比较喜欢这部影片。”记者从好几个专业影评人口中听到了相似的评价。在对票房的预估上,影评人之间的分歧也很大。假若《山楂树之恋》能在今年九至十月的票房大战中,力抗《狄仁杰之通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