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首映场约1900场,观影人次22万,票房740万人民币,超过此前《画皮2》所创造的419万国产电影首映记录,同时也是目前内地2D电影的最高首映场记录。但伴随票房一路飘红而来的不是喝彩声,而是主流电影市场代表人物、权威影评人以及电影界学者对《小时代》的抨击和抵制。知名影评人周黎明在电影上映的第一天便以“毫不掩饰的欲望”狠批《小时代》里呈现出的消费主义和赤裸裸的物欲。而北京普思投资董事长、万达集团董事王思聪更是直接在中发表“《小时代》爱好者请主动取消关注”的博文,此条竟先后被转发七万七千余次。
两极分化的口碑使得《小时代》的支持者与抨击者形成对峙。评价《小时代》剧情狗血和价值观扭曲的人士甚至将郭敬明的粉丝与《小时代》的喜爱者称为“脑残粉”。正如7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李智勇文章《致我们正在发光的青春》中提到的,“赞美《小时代》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脑残粉的帽子随时都能戴上。”可试问,喜欢《小时代》和走进电影院观看支持《小时代》的观众错在哪里?
纵观“反郭敬明”一派的观点无非是电影的剧情浮夸、远离现实,电影中呈现出的奢华场景和主人公穿着,充满拜金和奢靡气息,因此认为电影不值一提,甚至传递错误的价值观,并将“挺郭敬明”者定义为没有辨别能力、不懂电影艺术、纯粹追求电影视听享受的“脑残观众”。可是,作为普通的电影观众,难道花几十块钱走进电影院,不应该追求美的享受吗?
观众不是端起架子的学院教授,亦不需看懂电影里长镜头的运用、场面的调度、光线的处理等等。在电影产业化的今天,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无一不把电影当作产业来运营。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在1895年于法国诞生之时便注定了产业的基因。而观众掏腰包支持自己喜欢的电影产品,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另一方面,如今的电影界,不管是电影市场还是电影批评研究学界,但凡出现观众支持“烂片”的现象,所有的矛头必将指向“无知的观众”、“审美情趣低下的观众”。似乎电影观众就是低俗电影产品的靶子,没有任何的审美能力。可试问,作为专家学者和电影产业的领头者,你们耐心而又真心地培育过观众的观影习惯吗?那些整天喊着当前国内电影观众审美素质较低,振臂要加强电影观众艺术素养培育的人,你们都做了些什么?每当新片上映,原本代表着艺术水准的权威电影批评学者,因小恩小惠而转笔锋,成为电影营销的重要一环;而电影产业的“商人”们,难道不亦是用暴力、情色等无所不用其极来刺激观众最本能的神经吗?且美其名曰“投观众所好”。既然电影界的大佬们本身没有做出为电影观众代言和提高观众欣赏水平的积极行动,你们又有什么资格站在高处评断电影观众无知和无趣呢?
面临当前的“文化危机”,知识精英们对电影文化,特别是电影文化对青年一代的影响保持谨慎态度,这无可厚非。在此也并不是为《小时代》摇旗呐喊,因为电影的确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可无论是情节还是所体现出的风格或是对生活的观念,断不可因为主角们身上的衣着、身份地位便贴上“价值观”的标签,而以观众对电影的态度来划分对垒,甚至是区别价值观念和审美水平,更是极其荒谬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