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娱乐网

当我们看综艺,在看什么?

http://www.yule.com.cn 2015-09-10 14:43:50   来源:中国娱乐网   

  这两年,综艺节目在井喷。满屏的真人秀节目,从明星阵容到任务设置,再到营销手段,观众经常会恍惚我到底看的是哪档节目。节目设置雷同,过度娱乐已经成为当前不可避免的综艺现状。即便如此,有着几大现象级综艺的巨大利益和收视作为榜样,电视节目依旧在争先恐后的推出一系列明星真人秀类的娱乐综艺,而且明星越来越大咖,尺度也越来越开放。


 

  综艺井喷的背景下,像是《我是演说家》这样的演讲类节目实在有些小众,但是竟然延续到第二季,而且就上周的收视排行看,竟然收视率还不错。

  第二期和第三期节目的收视率,两集连播,收视率都在同时段第一。

  相较之下,《我是演说家》第二季节目开播有些低调,毕竟在众多拼明星拼话题的媒体环境下,演说家的导师阵容不是最有话题的,选手都是普通人,周五档这个综艺厮杀的时段,没有优势。

  但是,现在看,以这场收视率“逆袭”为前兆,演讲类节目的春天好像来了。正如他们的节目slogan,见证语言的魅力,引发观众思考,而不是娱乐大众。节目也确实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选手讲故事的时候会挑选当今社会的一些热门话题,引起观众共鸣和导师讨论,引发观众思考。而且,第二季相较第一季,还有了惊喜。

  深度娱乐齐头并进,演讲不再无聊说教

  这一季节目中,选手上也是总算下了宣传的功夫,香港演员刘玉翠、网络最牛请假条曹龙飞等等话题度很高的选手,导师的选择也更加挑剔,对选手演讲的故事和演讲能力考核终于达成了齐头并进,这让节目更有看点。第二季导师阵容的调整,鲁豫继续知性稳重,张卫健继续阅历分享,乐嘉犀利点评毒舌依旧,不同的是刘嘉玲换成了华少。

  从已播出的三期看,节目组的用心达到了目的。合适的人选对合适的节目的影响永远不能忽略,对于华少来说,相比他一度感慨的“主持人还有未来吗”的报幕和救场的角色,演说家给了他一个总算可以表达自己观点和思想的舞台;对于节目来说,华少给导师团队增加了所缺乏的新鲜元素,深度、娱乐可以共融的导师可与不可求,幸好华少验证了他是:第一集就强势收入两名选手,永远接得住选手抛过来的话题,反应能力和学识素养都很是惊喜;现场与乐嘉互嘲互黑,完全抵得住乐嘉的毒舌,也扛得住犀利的对抗,总有能力把僵局化解,还会顺手带给节目更多娱乐效果。如此看,双方是实现了互赢。

  新旧碰撞更为新潮,或可衍生惊喜

  中阮演奏家冯满天谈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作为第二季第一位出场选手,要把现场观众带动起来,引爆导师互动,新人导师华少用80后对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理解,将冯满天的话题轻松化,原本还稍显沉重的“老一代”话题,瞬间变成了年轻化的趣味推广。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之子刘轩,演讲过程行云流水,观众听的入迷,很专业的演讲。台湾特有的娓娓道来,表达观点脱离了歇斯底里更有说服力,也更能感受到节目宗旨“语言的力量”。

  甚至还有,美籍华裔科学家,一口不太流利的汉语直接冲撞了节目“门槛”,但是他从上台到他开始演讲,观众和导师都对他充满了无限的好奇,虽然其他导师都觉得他的中文太差了,不适合演讲,但好在华少觉得他实在太有意思了,竟然出乎意料的让他晋级到自己的战队。不得不说,华少选人的标准有点奇怪,不过却很有期待。

  回到初问,当我们再看综艺节目,我们在看什么?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消遣”“娱乐”,但娱乐之外,可能沉淀下来的时候会需要一些“鸡汤”,这对很多观众都很受用,这在我们朋友圈久盛不衰的分享内容中已经得到了验证。第二季的节目目前只播出三集,只要后续节目中选手表现足够惊喜,有更多的有趣味的“鸡汤”出现,那么,演说家希望用演讲让观众感受语言魅力的初衷就达到了。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