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从未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而醒目过。这一年,全国电影总票房高达440.69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票房过亿影片共计81部;全年城市影院观众人次12.6亿,比2014年增长51.08%;国产故事影片产量686部,平均每天几乎2部。
50%的高速增长,足以令一些人如痴如醉,一些人如火如荼,另一些人如饥如渴。世相百态,光怪陆离的不仅是电影里的故事,也是电影产业自身。票房和烂片齐飞,粉丝共吐槽一色;资本藐视编剧,市场吞噬情怀;搞笑掩饰造假,概念力压专业。
除去几部称得上“用心”和“诚恳”之作如《大圣归来》、《老炮儿》之外,更多的电影似乎将精力投放在了“粉丝经济”和“明星效应”上,虽然每个导演都说得那么高尚。抓住热门人气的稚嫩题材,短平快地推销和炒作,迅速赚取利润撤出——甚嚣尘上的“IP”概念,谁敢否认不是这样的意图和套路?
而真正的培育忠实粉丝和“IP”产业的电影,理应是《星球大战》、《指环王》,是《007》、《碟中谍》,是《教父》、《哈利波特》,是一代观众认同的价值观,是几十年共同期待的艺术情怀。
长期致力于新媒体众筹电影发展,被誉为“中国新媒体电影众筹第一人”的上海锒飞影视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丁耀飞也曾说过,电影要紧紧围绕IP、粉丝、公众参与感来培育成功产品。IP,就是真正有价值认同的优秀创作和创业;粉丝,就是跟随年龄增长而痴迷依旧的观众;而公众参与感,则是将社会资源更为优化地促进电影产业的进步。
一部《渴望》万人空巷的时代,已经永远不回头地消逝了。凝结为中国春节固定文化的春晚,也在闭门造车中遭遇下滑的危机。这些都曾经是无比坚实的IP,更是拥有亿万的粉丝,却由于封闭和缓慢,受到了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渠道越来越多的冲击,在新媒体、新平台和新模式的挑战下,正在被进一步放大,并且形成了行业发展的障碍和危机。肤浅的IP概念和轻易而来的票房回报,可谓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2015年的中国电影产业,就在50%的高速发展中,逐步放大了未来危机和风险因素。2013到2015,短短三、四年,还不够时间让一个少女从青春走入成熟,而《小时代》系列电影,却已然找寻不到未来的空间和方向。那些一味追求“颜值”、“搞笑”甚至是“好污”的所谓成功IP的影视作品,究竟是真的把电影当成“IP”来做,还是短期炒作一个概念,收割一茬粉丝口袋,想必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站在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上,所有人都很清楚,未来向哪个方向发展,主动权全在电影行业自己手中。传播载体和通道,已经打通;有效互动、粉丝参与、实时受众数据分析等技术问题,早就依靠社交平台、弹幕、口碑信息掌握的一清二楚。电影市场发展过快,但原创力量跟不上,互联网小成本制作和公众众筹的模式,给予了历史性的自由空间和创造力机遇。怎么做,怎么走,就看电影行业的自我抉择了。
在丁耀飞看来,众筹电影的魅力,是非常巨大的。这一模式能够汇聚所有人的智慧,并让电影与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完美结合,实现通过互联网达到高速、高效、高精准传播的效果,并有可能诞生出卢卡斯一样的伟大导演和《星球大战》一样的伟大电影。
事实上,近期一上映便迎来点击率极速飙升、赢得无数粉丝“芳心”的多部新媒体电影如《道士出山》、《泡妞大宗师之老泡儿》、《太子妃升职记》等,已然在“高大上”的影视圈崭露头角,并让院线惊出一身冷汗,可谓初露“伟大”之端倪。
但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每个电影从业者,都只想采取低俗搞笑的模式,笼络一批粉丝,赚取一笔票房,长期以往会严重伤害了中国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
所幸的是,目前来看,众筹电影模式将来会成为一种大趋势,从小的公益类微电影到大荧幕的院线电影,都将加入众筹概念。而2016年,新媒体影视行业也将会迎来更多的投资和作品。一批专业人士和更多的电影爱好者们,已经切入到剧本、资本运作以及影视剧制作、宣发等各个产业链之中,寻求属于自己的梦想未来。
(资深媒体人冒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