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娱乐网

《我不是潘金莲》:《老炮儿》后冯小刚再"翻盘"

http://www.yule.com.cn 2016-09-10 11:28:04   来源:搜狐娱乐   

《我不是潘金莲》正式海报

  电影多伦多首映,导演冯小刚携主演范冰冰、大鹏、郭涛亮相

  (哈麦/文)加拿大时间9月8日、9月9日,冯小刚新作《我不是潘金莲》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分别针对观众、媒体作全球首映。观众场一千七百多座早早卖光,观众看片后的反应也十分热烈,多是赞声。

  有人觉得这部电影形式创新,表达巧妙,算上乘之作。有人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中国闹剧,讲一个女人如何反抗官僚机构。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复杂的复仇故事,在这里,对与错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还有人评价这部电影在摄影、结构、音乐上都很韦斯-安德森范儿。

  媒体场要冷清地多,可能因为同一时间展映的新片太多,记者被分散,上座人数不到满场的三分之一,中途还有七八个陆续退场。相对观众,媒体的评价相对克制。比如,《综艺》记者着重强调了这部电影的社会讽刺。《好莱坞报道者》的记者则认为冯小刚的圆形构图限制了女主角的世界,也限制了观众。

《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剧照

  又一部《秋菊打官司》?

  关于《我不是潘金莲》,首先从题材上看,很多人觉得是又一部《秋菊打官司》,冯小刚在步张艺谋的后尘。主人公一西北一中南,都是农村妇女,都有一股轴劲儿,都是层层打官司,讨要一个说法,这确实很像。

  但从本质上讲,这两部电影区别很大。《秋菊打官司》是讲秋菊的丈夫被村长踢伤下体,她要讨要一个说法,去告村长。中间,她分娩时村长又反过来帮了她。到最后,村长因伤害罪被拘留,秋菊觉得罪不至此,判太重。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法与情之间很多说不清的东西。

  《我不是潘金莲》明面上讲的是一个“偏执狂”的农村妇女气不过丈夫骗她离了婚,要讨个说法。背后藏的是中国人生育渴求和计划生育的矛盾,以及中国男女的贞操观念。

  假离婚是李雪莲想出来的办法,外在的理由是在茶厂上班的丈夫可以在城里分一套房,而实际上,他们是想多要一个孩子,又能不违法。李雪莲的丈夫趁着这个机会假戏真做,转眼就娶了别的女人住进了城里的房子。后来李雪莲去上诉无望决定找他要清白,只要他说当初的离婚是假离婚便罢休。不想,喝了酒的丈夫气恼地道出了自己的不甘,“你是李雪莲,我怎么觉得你是潘金莲呢?”原来,李雪莲婚前谈过恋爱,已经不是处女了,这让丈夫耿耿于怀。

  这下可好,李雪莲觉得受了莫大的侮辱,自己怎么可能是潘金莲呢?于是,已经要放下的官司,又继续下去了。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各个机构层层推诿,让李雪莲无处诉冤。想象着县里、市里的人都糊涂,北京总该有明白人的她去了首都,阴差阳错地在人代会期间拦下了最高领导的车,这一栏起了作用,大领导怒批下层各级领导不为人民办事,省长觉得全省丢了面子,撤掉了当地的市长、县长、法院院长。

  之后,李雪莲回家继续开自己的小餐馆,打算不再告状了。可是,又一年人代会,新任的法院院长、县长、市长陆续找上她的门,因为他们觉得李雪莲是个隐患,即使她一而再地说明今年不告状了,但他们就是不信,还想让她写保证书。这下又激起了李雪莲的轴劲儿。“写保证说不就证明我错了么?我十几年的告状都是错的?”她打算不再告状是听了自己养的牛的话,觉得告不赢。而领导们不让自己告状,是想保住自己的官帽,根本没把她的事儿当成事儿来处理过。

  冯小刚用自己特有的幽默方式,大胆地展示了中国官场的种种弊病——层层推诿、自私自利、讨上欺下。可同时,李雪莲离婚这件案子根据法理判并没有错,而每个官场的大人物、小人物也都不是坏人,从某些方面讲,他们也是用各自的方式在尽力着。

  这样一个简单的离婚故事,套出来的是整个中国的现实,这里处处都是黑色幽默,在这个制度里,每个人被问责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很无辜,很受冤。但是每个人,都在不经意中捍卫、强化、利用着这个制度。

  讲到这里,《我不是潘金莲》似乎又和《秋菊打官司》像了起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里,关于善恶,关于对错,有结论吗?

冯小刚这次拍电影用的圆形和方形构图算是十分精妙

  圆形构图是玩形式主义?

  如果按以上主题来理解这个故事,冯小刚这次拍电影用的圆形和方形构图算是十分精妙。从表层来讲,圆形构图有一种窥视的感觉,更能把观众放在旁观者的视角。同时,圆形构图隔绝掉了背景的复杂,让人物始终处于中心位置。可能是为了加强这种旁观者的视角,冯小刚还亲自上阵,为每段故事作一段清楚的旁白,把故事说得十分明白。

  在另一层意义上。有人把圆过度解读成冤,这似乎有些牵强。从电影的选景,背景的设置等细节看,这个圆跟中国的人情十分关联。比如,电影选在婺源拍摄,这是一个遗留了不少古风的小镇,烟雨朦胧、山水如画。而电影里不少出现义孝忠节、圣学昌明,以及孔夫子画像等镜头,这不能不说是导演有意的安排。

  中国人,从古至今,有一套特殊的处世哲学——圆滑、忍让。一场很有意思的戏,县长和助理在给前领导庆祝结婚纪念日,这个会来事儿的助理问老领导,夫妻两人这么多年来能恩恩爱爱,成为全县的模范,靠的是什么秘诀。老领导答,一个字,忍。领导的老妇人作气态补充,是四个字,一忍再忍。

  李雪莲到了北京,画幅就变成了方的。北京,一切都是那么规矩、森严。人代会期间,人民进城要接受检查。会议上,服务人员用一根线拉起来,趴在桌角用眼睛瞄,就为了把代表们的水杯放整齐。开会前,省领导提醒代表们,每个人发言不要超过八分钟,不要往远了扯。这个世界,是方的。

  而李雪莲,都不是这两个世界里的人。她不懂得忍,也不懂得现实社会的规矩,不懂得在派出所被教导的“识大体、顾大局,团结一致向前看”。为了争个对错,讨个清白,她在和所有人作对。可她在的世界,自古以来,哪有什么清楚明了的对错和清白?

  最后,李雪莲的丈夫因为意外车祸死了,李雪莲再也没有理由上诉。实际上,她也放弃了。冯小刚在旁白里说,多年过去了,人们提到李雪莲还是会说她上访的故事,李雪莲听到后也一笑,好像别人说的不是她,而是另一个人。李雪莲没有回家乡,在北京开了餐厅做生意,过上了和别人一样的生活。

片中以美艳著称的范冰冰扮演了一个农村妇女

  范冰冰演技有突破?

  《我不是潘金莲》最大的噱头应该是范冰冰。虽然在大众眼里,演李雪莲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颜丙燕、闫妮一类,但冯小刚很任性,就是要找一个大家觉得最漂亮的女明星来“改造”,以给观众带来更大的惊喜。

  而范冰冰过去多年除了在李玉的电影里比较特别外,其他角色都相对固化。这样一个极其遥远的村妇,也是作为演员的她现阶段很想要的。

  要说扮村,曾经巩俐在《秋菊打官司》里的表演堪称经典,章子怡在《我的父亲母亲》里的角色也十分动人。最近可比较的还有赵薇在《亲爱的》的形象,这个角色让她拿了金像奖影后,也是观众和专业人士认可的明证。

  范冰冰在《我不是潘金莲》里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服装、发型上,都尽量村到不行,走路的神态,面部的神情上也都做到了像一个农村妇女。表演用方言,也让非该地区的观众有一种代入感。但毕竟范冰冰过去塑造的形象太美了,越是熟悉她的观众,可能越不容易把她和角色看作一体。

  另外,这部戏整体节奏缓慢,有一种娓娓道来的的感觉。除了一场知道自己被骗失身后用暖水瓶砸郭涛的戏和一场得知丈夫死了而哭的戏比较激烈外,其他特别冲突感强的戏基本没有,整体还是很生活化。而且,因为圆形构图的使用,整部戏大都用了中远景,最多也就是近景,很少特写。这样的拍法对表演可以说是一种强化,也可以说是一种弱化。站在客观的角度讲,范冰冰的表演是合格的。至于有没有突破,突破了多少,见仁见智。

  范冰冰之外,大鹏、郭涛、张嘉译、张译、范伟、刘桦、于和伟、李宗翰、黄建新、赵立新、李晨等一众配角和客串演员的表演都各有出彩之处。由于故事本身黑色幽默的推动,他们每个人的角色都自带喜感,而李雪莲是唯一一个身上看不到喜剧的人。

  总之,这部片是近年来相当不错的一处黑色幽默喜剧,在冯小刚的作品里,也可以排在头排位置。《私人订制》后的他,先是用《老炮儿》震了一下观众。这次,又算是“翻盘”。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