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实力派男演员国民暖男闾汉彪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部剧。因为每个人都在不由自主地书写着自己,演绎着自己。
闾汉彪的表演,到底是生活化的,还是戏剧化的?
闾汉彪用自己的表现回答了这个问题:生活化与戏剧化本无本质矛盾,只要运用自如,二者之间是互为表里的辩证关系,相互依存,不可或缺。
在《我在北京,挺好的》、《七妹》、《哈儿传奇》、《香樟树》、《夫妻那些事》等热播剧中,有一个突出人物——实力派演员闾汉彪,也和芸芸众生一样,不由自主地书写着自己,演绎着自己,夯实着自己,提升着自己,逐渐形成戏里戏外的一个个章节,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剧集,感动着,温暖着观众、粉丝,以及一切熟知他的人。“演戏,首先要学会做人。”此为演艺界前辈的至真训诫。能够做到的人不是很多,而闾汉彪做到了,此为观众、粉丝们的共识。那么闾汉彪这部剧如何呢?
去北电的阻力可真大
闾汉彪祖籍浙江嵊州,一岁多就去了上海,三岁多随舅舅练杂技,5岁就上了舞台表演。在1980年考入绍兴市绍剧艺训班,5年戏校坐科,吃尽了苦头,学到了本领。毕业后进入浙江绍剧团。在绍剧团一待又待了近5年。绍剧团给了年轻的他足够耀眼的荣誉,参加各种演出并获得各种奖项,套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拿奖拿到手软。对许多人来说,荣誉会让人沉醉,对有能力有抱负的闾汉彪来讲,却感受到了发展瓶颈,他需要更为广阔的舞台去证明自己的才能,去尝试各种可能。
闾汉彪决定迈出他演艺生涯至关紧要的一步:报考演艺界的清华北大——北京电影学院。
然而,在报考过程中的曲曲折折和机缘巧合,比影视里的桥段还要有戏剧性。闾汉彪刚刚把脚抬起,就被一股强大的阻力挡住了。这个阻力是源于绍剧团的领导。闾汉彪本是绍剧团台柱,恰好那年中国黄酒节开幕式3月份在韶兴举办,绍剧团有重要演出任务。当时剧团正处于紧张的排练期,他还没有把考取北电的想法说完,领导的手就连连挥起来:“哦,这个小闾,这个事情嘛,我劝你还是再考虑考虑,你现在的根基是在绍剧团,而不是在别的地方,包括北电。你在绍剧团是骨干,组织上很器重你,你又是主演,开幕式也需要你。你的明天只能越来越好,而不是相反。而北电是什么,是千军万马挤羊肠小道,能够顺利通过的人寥寥可数,而被淘汰者往往鸡飞蛋打,所以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你想也不要想……
面对自己的梦想,与剧团的演出,闾汉彪是如何决择的呢?他并没有放弃梦想,也不想影响剧团重要的演出。他私下把自己所学所会所理解的,全部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所扮演角色的b角,将主演的机会也让给了平时没机会上台的b角。剧团的演出问题是解决了,可是如何过团领导这一关呢?为了瞒天过海瞒过绍剧团领导,他不惜上演了苦肉计,善意谎骗团长说上海姥姥生病,但当时剧团排练紧张,团长怎么都不放人。无奈之下,他又让上海朋友发来电报说病情严重。因为团长知道他从小被上海姥姥带大,感情深厚,最终团长同意了,只要求他演出时一定赶回。得到剧团领导首肯后,闾汉彪立马直奔南京而去(当时北电除在北京,还在南京,哈尔滨等几个大城市都设有招生考点)。因为钱不够,闾汉彪只能睡在同乡亲戚上班的医院住院部里,夜夜被邻床肺结核患者恐怖的哮喘声和咳嗽声惊醒。
对于专业课考试,闾汉彪并不畏惧,因为他有十多年的舞台经验,加上80年刚进绍剧艺训班时就被长影挑去扮演鲁迅小说(药)的主演。平时来绍兴的摄制组有角色他也经常去客串角色,也常常自编自导自演小品拿过省市各种奖项。但就怕北电这样爱招帅哥靓女的地方,自己的形象不是他们想要的。但他反过来想想,反正来也来了,豁出去了。用我自身的表演实力和认真执着的个性魅力来证明自己。这样一来,和那些帅气靓丽的帅哥美女们患得患失缩手缩脚的表演相比,他反而更加放的开。最后进三试时,老师为了考验他真正内心感受力,特别给他出了一个单人无言小品,《生命中最后一天》。闾汉彪结合自己当初在南京医院住院部的经历,扮演了一个肺癌晚期的病人:他将教室设定为一个办公室,将自己设定为一个刚刚查出肺癌晚期、马上就要住院的病人。他先是慢慢走进“办公室”,恋恋不舍地在办公室摸摸东摸摸西,想着今天是最后一次来办公室了,这是他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啊……在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中流下了绝望与不舍的泪水。这场无声的,内心感情充沛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老师,令老师泪湿眼眶。
北电全国专业课考完后,闾汉彪所在南京考场一共发了十一个文化高考准考证,最后考上北电的,包括闾汉彪,只有五人,这些是后话。拿到准考证了,当时整个浙江省就只有他一个人通过北京电影学院专业考试,拿到准考证,闾汉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绍兴市文化局报喜,(其实他当时是有私心的,他怕万一剧团领导不准他的假,不放他去复习文化课,就会前功尽弃,到时局领导可以帮他说说话。)文化局的领导非常看好他,夸赞他是浙江的骄傲。在文化局汇报完后,闾汉彪立马跑到剧团的老院长,六小龄童的爸爸——六龄童家里讲了这事,院长也十分高兴,同时也遗憾地表示“对你个人来说是好事,对绍兴事业是损失。”,他谦虚说是是是。院长家告辞出来后,从不送礼的闾汉彪,买了两瓶绍兴黄酒去团长家。团长看到他说你回来了,姥姥病况如何?闾汉彪歉意地低下头说: “对不起团长,我欺骗了您。”然后细细的说了准备考试前后的实情……闾汉彪还接着对团长说: “您看我,上学只上到小学三年级,接下来是要参加高考,我要在这三个月里,补习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将近八年的课程,我是会拼了命去尽一切努力的。哪怕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我肯定没有时间排练和演出了。您同意我请假的话,您是我永远的恩人;不同意呢,那我就辞职。反正我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加高考的。”当时他就想停薪留职,若最后没考上就回来踏踏实实的好好工作。结果团长说“辞职倒不用,你是个人才。我同意你请假,但得扣你奖金,没考上的话工资就不发了,以儆效尤。要是你考上了,三个月工资给你补发,算我们剧团对你的祝福,因为你为绍剧事业也贡献了十个春秋了啊。”闾汉彪感动的流着眼泪告辞了。马不停蹄,闾汉彪立刻打包回到家乡嵊州闭门苦读。当时,距离高考只剩短短的三个月时间,然而,让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的他去通过高考,简直难于登天。为了准备文化课考试,时间不够用,他就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就这样,要记的东西还是太多,他就想出了一招,把整个需要背诵的历史,地理,政治等课程,自己编成故事,用小录音机录下来,晚上睡觉时像听故事一样天天来回滚动播放,来加深记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连闾汉彪自己都没有想到,连小学文凭都没有的他,参加文化高考的成绩,离电影学院录取分数线,只差四分,(也是奇迹了)但他却以全国专业课第一的优秀成绩,被特批,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90班,与黄磊、姜武、王劲松,张辉,赵宁宁、李琳,贾妮等成了同班同学。
“金榜题名”的好消息是闾汉彪绍兴的朋友打传呼电话来通知他的。(当时他觉得高考成绩不太好,觉得没有希望了,躲到上海姥姥家去疗伤了)当他听到好友拆信,说到录取通知书五个字时,他的眼泪是“喷”出来的……(这是他原话)他疯了似的,激动地拥抱街上的每一个人。后来再提及这件事,闾汉彪略有害羞地表示:“因为(当时)太激动,太高兴的缘故吧。”
演技非凡观众缘,德艺双馨同行赞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一个非常合格的人。《浅论演员的修养问题》一文中说到,“为了生动、鲜明、形象而深刻地塑造好各种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演员则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深的艺术造诣。还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理解力和高度的表现力,让自己成为一块优质的材料和得心应手的表演艺术工具。作为一个影视演员,应具有较深刻的理解力。这种理解力表现在演员应对生活、对剧本、对角色、对导演的创作意图等有一个客观的理性的思考、分析、判断能力。
影视演员应具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和感受力。这种感受和接受能力的大小和演员的天赋、阅历、智力等都有关系。影视演员应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和摹拟力。这又是演员表演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表现力包括心理形体动作的表现力、面部表情的表现力和言语动作的表现力。”。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白杨在总结表演艺术时也对电影演员素质提出了三忌八诀的具体要求。一忌简单化,二忌老套化,三忌吃力化。八诀是品,熟,脉,稳,神,趣,明,化。
作为一名经过戏曲的启蒙,北电的深造,国家话剧院的锤炼,以及北电教师工作的高屋建瓴式的理论实践的演员。闾汉彪驾驭这些演员的看家本领,近乎于炉火纯青。
谈到当年在接到《西游记后传》中猪八戒这个角色时,闾汉彪说压力还是很大的。首先有老《西游记》里马德华老师珠玉在前,观众有先入为主的影响。如果只是在原有的表演基础上,就很难有所突破。闾汉彪就利用自己从小练杂技戏曲的功底,自己设计打戏;在人物性格的体现上,吸取了卡通漫画的一些特点,在表演中加入了灵活可爱的元素,运用自己独有的,戏曲、话剧、影视多种表演的特长,融合贯通,最终呈现给观众一个可爱,幽默,灵活,调皮,又不失大智大勇的猪八戒形象。‘’《西游记后传》中的猪八戒的表演,不落俗套,还敢于做新的尝试,最终赢得观众好评,很不容易的。确实有你的特点。”因闾汉彪专业用心的表演,87版饰演猪八戒的马德华老师看了该剧后,给予闾汉彪很高的评价。
应该说,文学经典《西游记》中的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作为电视剧《西游记》猪八戒的成功扮演者马德华老师,已经被广大观众接受,哪个人想超越,塑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绝非易事。而闾汉彪扮演的猪八戒,却能够被无数猪八戒的粉丝所接受,正是在于他作为演员的“七力”功底深厚,仅就理解能力而言,他对该人物进行了大量的信息阅览和分析,总结提炼出自己的思想认识,百般研磨、尝试,最终塑造出一个成功的猪八戒形象,跨越了马德华老师这座大山,赢得“戒粉”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
影视圈资深人士多次对“闾汉彪现象”予以关注和分析: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闾汉彪的功底超乎于很多影视剧演员。电影的核心是导演,电视剧的核心是编剧,而话剧的核心则是演员。话剧演员在舞台上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和临场发挥太重要了。而且清晰准确的台词和舞台表现力都太考验一个演员的功底了。也正是经过较高表演层次的锤炼,闾汉彪得以在一次次的表演实践中如鱼得水,屡屡成功,在诸多剧里深得观众认可。
闾汉彪更是将自创的“加法和减法”这套表演理念运用在戏剧和影视表演中。他要是出演的是一个客串不起眼的小角色,他就在剧本基础里挖掘动作,主动要求加戏,加料,加分,尽量让他所演的人物在有限的场景里凸现出来,让人有眼睛一亮印象深刻的感觉。如在《温州一家人》这部央视大戏中,他应导演之邀从北京飞到宁夏,出演一个在伊拉克经商的小老板。本来只有半天的戏份。他说就这样出个场,真的是对不起这么大老远地来回跑一趟,就加了些戏。这种创作理念同样放在他既导既演的小品和舞台剧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就是他做加法为角色加分的出发点。
要是出演一个电视连续剧的主角,那他就会自觉地做“减法”。如《我在北京,挺好的》里的周宝民,作为三个男人帮里的其中一个男主角,他就不断地提醒自己收着演,随着剧情的展开让自己一点点地渗开去,让人慢慢地接受和了解整个人物的发展演变,最终水到渠成,打造出一个为爱无私奉献却不过火的新好男人形象。真的是应了那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在对于角色的性格把握上,闾汉彪也真正诠释了什么叫“演什么像什么”。而闾汉彪也在多部电视剧中塑造了暖男的形象。
湖南卫视的热播剧《夫妻那些事》是由黄磊、陈数、闾汉彪、梁静等人领衔主演的大IP剧,闾汉彪在剧中饰演的王长水是一枚荧幕暖男。王长水虽然在生活中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副处长,但是他无比温暖,是最适合当老公的经济适用好暖男。这部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很大反响,得到了媒体一致盛赞:网上流传这么一句顺口溜:(嫁人要嫁王长水,保你一生不后悔)。就连性感女神舒淇看此剧后也无不感叹的说“我怎么没有碰到象王长水这样的好男人!”。而电视观众的反应则更为热情,有些电视女观众甚至要求老公必须陪看,每当看到王长水对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时,都指着老公的鼻子说: “你看看,这才是你学习的榜样!”
而在《上错花轿嫁对郎》中,闾汉彪扮演反派人物孔县令,将这个人物塑造得入木三分,令人痛恨得咬牙切齿。有观众在微博里发狠:“我做梦都想怎么才能够钻进电视里,把那个孔县令给撕碎啦!”真是言由心生,令人感叹。
其实观众的反映正是对演员的另一种至高评价、奖赏。不仅如此,就连黄宗洛、牛犇等著名表演艺术家都对闾汉彪的表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其实,《上错花轿嫁对郎》剧整个拍摄过程一共只拍了四天,而且是北京最热的四天。闾汉彪自己说起当时情景,每天顶着四十度高温,自己给自己设计,拿着一把扇子,提着一把紫砂壶,实力演绎出了一个头上生疮脚底流脓的,生动的孔县令。由此可见闾汉彪的演技十分了得。
作为一个知名演员,即便是去客串不起眼小角色,闾汉彪都会认真对待,认真揣摩人物性格特点,甚至会主动要求给自己加戏加料。在闾汉彪身上,像这样的美谈,简直数不胜数。在《新天仙配》中,闾汉彪扮演愚蠢、好色,贪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傅官保,这个人物在电视剧的前半段是个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观众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和闾汉彪的生动演绎,把傅官保的愚蠢,变成憨厚,好色变成专一,贪婪变成慷慨,并用一张幽默的巧嘴逗乐了万千观众,观众对这个人物可谓是又爱又恨。就有言论说“喜欢上现在的这个傅官保,很可爱,生动。有缺点的活人。闾汉彪见到这样的评价十分欣慰:“我看见了观众心里的我,看见了我在观众心里的位置,我愿以此为动力、为台阶,攀登、攀登,永不停歇。”词汇是对人们具体行为的浓缩,本身并无多大魅力。但一经释解,才会体验到它的魅力四射。
在《七妹》中,闾汉彪扮演一个因为身体残缺自卑而默默守护七妹的哑巴,是一个不折不扣有大爱的暖男。为了演好这一角色,闾汉彪除了自己潜心学习,其钻研的精神更是令人赞叹。为了把自己“练就“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哑巴,他托朋友请一位聋哑人每晚都交流半小时,直到感觉真正“毕业”为止。
最终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手语是聋哑人的特殊表达方式,是跟正常人说话,表达思想、情感毫无二致。但是,聋哑人又是残疾人,有着自己的苦涩和窘境,他们的内心又和正常人有所区别,所以,下功夫揣摩哑巴的内心世界,才是抓住了饰演成功的法宝。接下来,闾汉彪又和聋哑学校的老师等相关专家请教这方面问题,找到他们不同和共同的所在,做到用心说话,用情说话,而不是仅仅限于手势和表情的准确。
于是有观众纳闷:闾汉彪以前是不是就是个哑巴,要不然他怎么把一个哑巴演得……不,不是在演,而是一个哑巴在诉说自己的内心,每一个手势都带着情感、带着细节,绝啊!每一次塑造人物,进入其内心世界,品尝其酸甜苦辣,命运沉浮,其感触是局外人难以理解的。同时,也因为投入的太深,使得现实的自己转换成所塑造的人物,常常互相重叠——生活里的闾汉彪常常被剧中人物搞得有些“错乱”。平时和人讲话,比如在拍《七妹》期间,他经常不由自主地就和人说开了哑语,别人笑他太投入,分不清戏里戏外,把“闾汉彪”这个人都挤跑了。是的,闾汉彪深知,在创造一个独特人物时,这种体验,这种感受都是必须的。投入,再投入,是把任何一种工作做好、做得精彩的必要状态,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
感恩是一种本能
凡是经历过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学生活的人中,都直接或间接地体验过生活清贫的尴尬和苦楚。因为清贫的家庭是最普遍的生活状态,所以大学生活的尴尬其实也是这种状态的延伸吧。
闾汉彪家里条件本来就不好,原来在剧团工作时,每个月工资收入的三分之一,是要寄给弟弟培养他读书的。现在好了,上北电读书以后,没有了剧团的工作收入,自顾尚且不暇,而弟弟也同年考上了大学,家里根本供养不起。就读北电的第一年,交上以前工资攒下的三百多块的床费生活杂费后,闾汉彪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闾汉彪开始在学校里捡一些废品去卖钱,(现在上北电觉得将来要当明星的小公举小帅哥们都不可想象)写小文章投稿赚点生活费。但是捡废品和写小文章的微薄收入远远不够维持自己的日常开销,最艰苦的时候,闾汉彪每天的菜是四根油条。早上一根沾酱油吃泡饭,中午一根沾酱油,半根泡汤,晚上也一样。就这样连续吃了好几天,同班同学黄磊,王劲松,姜武,赵宁宁,贾妮等人不忍心看他再过得这么辛苦,就主动轮流为闾汉彪提供饭菜票。每个人都需要亲朋好友的帮助与温暖。但是这种温暖也会带来些许愧疚和苦楚。
闾汉彪面对贫困带来的尴尬和烦恼,一直隐忍吞咽,不想让同学们得知半点迹象。生活中的麻烦往往不像剧情那样取舍自如。一个个过不去的坎常常让人发疯。没钱吃饭的情况屡屡出现,闾汉彪当然没有因此饿死。但是难耐的窘迫使得他备受煎熬:没钱吃饭不能让同学发现,就借口有事出去瞎逛一阵再回学校。如此几次,同学们就看出了问题。每次给他饭票也是偷偷的方式,都顾及他这个大男人的尊严。而在这个大男人好不容易伸出手接饭票的时候,就已经在温暖的酸楚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千百倍地报答帮助自己的这些同学们。
同班女生贾妮还将哥哥穿过的一件旧毛衣送给他御寒。二十七年过去了,这毛衣虽旧得已经不成样子了,还一直被闾汉彪珍藏着。他说那不仅仅是一件毛衣,而是四年同窗之间相互关爱的温暖记忆。
闾汉彪还用塑封的方式将其中一张饭票珍藏起来,特意把它当做书签,夹在一本深奥难啃的书里。经常把翻看那本深奥难啃的书拿在手里,反复翻看那张饭票,也就得以感受到当初那种温暖。其实,这个轻的几乎没有分量的东西其实是一点也不轻,里面包含了他的沉甸甸的遗憾。
尽管闾汉彪一直想报答,却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原来帮不到别人,报答不了对方,也是件挺难受的事啊。机会终于来了。1998年,在北电留校做老师的黄磊说,我现在在学院带97表演本科班,人手不够,太累,阿彪你能否回来帮帮我。结果是,闾汉彪推掉了所有片约回到母校,和黄磊一起做了两年表演课的老师,一分报酬都没拿。黄海波、海清这批当红明星就是他们当年的学生。
那时的闾汉彪经济状况还不是很好,但是能够对改变生活的片约干脆地推掉,几乎是一种本能了。“我当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黄磊。因为期待已久,当时只有终于可以报答情谊的兴奋和为了做好这个工作的跃跃欲试了。”
在其后的授课工作中,闾汉彪异常投入,样样工作都做在别人前面,做的比别人优秀。其中有一天汇报演出前连排,闾汉彪从早上八点,一直连轴转上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学生连排时都在教室轮流睡觉,而闾汉彪瞪着眼睛,兴奋的忘了休息。等排练结束走路回家时,腿都累软了。因为闾汉彪深感只有这样,他才觉得宽慰、才能幸福,才能报同学当年帮助他之万分之一……
闾汉彪的“过分”的投入,甚至让黄磊都觉得不好意思:“哎呀,不要那么累,那么辛苦,要注意身体啊!”
“呵呵,没事,应该的。教师责任很重,就像当年老师教我们那样。唉,你不知道我的心情,呵呵……”面对黄磊的“责备”,闾汉彪每每语无伦次。仿佛做错了什么事,真的应该被责备。
闾汉彪回忆起自己上学的时候,十几个学生,三四十个老师教。现在闾汉彪自己也站到了教师这个岗位上,招生规模扩大,教师人手不足,往往三四个老师教二十几个学生,学生多了,老师少了,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更要好好付出,认真教。唯恐自己的教学质量比自己当年受到的教育差。看,闾汉彪就是这样一个认真负责,追求完美的人。这样的性格体现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超乎他人的坚韧
具体体现:他不惧苦为了美美作品,展现真实屏幕上美美的《哈儿传奇》。六月到九月整整三个月,每天早晨6点不到开工,晚上11点收工。在浙江横店最热的时候,外套将军呢子军装,里面穿内衬衣,每个镜头经常要拍几次,甚至十几次。由于气温非常高,常常一场戏下来,全身湿透了,就五件衬衣来回轮流洗轮流换,他告诉我说,拍哈儿时,每天流的汗,最少有一脸盆……而这还仅仅是表面上看得见的受苦。具体过程中需要时时刻刻地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每当导演提出不妥之处,就要马上调整甚至推翻之前的努力和设想,重新分析揣摩人物的此时此刻的行动线。体力的、心理的重负,简直就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刑罚。之后的日子里,闾汉彪仍然对自己在拍摄《哈儿传奇》中的刑罚印象深刻:那可是自己最为劳累的860场戏啊!
其间,闾汉彪为了把心理和身体调整到最大的适应程度,每天晚上收工回来,尽最大努力,花样翻新地把几个小时的觉睡好。睡觉,是为了保证次日十五六个小时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唯一的充电和保养。烫脚、数数、按摩穴位,为了能够尽快入睡,闾汉彪想尽了办法。但是因为拍戏,身体和心理的过度劳累,晚上经常难以入睡,致使一个个的招数都宣告失灵。闾汉彪只好强迫自己再想办法。但是办法下一个办法在哪里呢?
就在感叹无计可施的的时候,闾汉彪的一个朋友来电话问候他。恰巧这位朋友的父亲是个老中医,闾汉彪忽然兴奋地打断朋友问话,问朋友的中医父亲能不能给他解决失眠问题。朋友笑他,满脑子都是演戏的事情啊!
事情因此有了转机。朋友的父亲给他寄来方子泡脚。三天下来,闾汉彪已经可以迅速入睡,次日起床精神饱满,演戏的质量得以保证。
860场戏,这个数字印刻着闾汉彪心血和汗水的极限。那些付出几乎是要耗尽最后一滴血和汗。那是咬紧牙关的860场戏,如果稍微在心理上懈怠,人就会一下跨下去,再也站不起来,再也不敢触及和戏有关的东西。“那些日子里,仿佛自己就是一根皮筋,天天被抻啊抻,抻得痛苦不堪,心力交瘁,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一下子被抻折了,垮掉。”闾汉彪对那段日子刻骨铭心。
戏拍完了,身体也受了伤,好几个月都缓不过来,这真正是在用生命演戏啊!
每当一个个困难横在面前的时候,闾汉彪都想尽办法去跨越它,在感到无计可施的时候,常常暗示自己这些困难都是假象,因为无计可施之后,人还会强迫自己、压榨自己,“挤出”克服困难的办法,最终,胜者仍然属于自己。机会总是送给有梦想有准备的人。所有的光鲜亮眼背后,一定有你看不见的努力和付出。不仅仅是演艺这个行当,所有的职业都一样。
渐渐的,随着闾汉彪自己的不懈努力,闾汉彪开始被更多媒体关注。
有一次,闾汉彪在上海松江拍戏,由于剧组年轻演员比较多,制片人和导演让闾汉彪担当整部剧的表演指导。他除了要演好自己重要的角色外,还得指导别的演员演戏,非常辛苦。当时一个黑龙江媒体记者辗转找到了闾汉彪,要求采访他。但是闾汉彪忙于片场十分疲惫,精神状态欠佳。但是作为实力派演员,他对人物塑造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他怕采访影响到拍戏,也想以更饱满的状态应对采访,就很幽默地对记者说找个时间再说吧。但记者九次来访,一再磨他,只好决定忙中偷闲地接待一下记者。半夜时分,闾汉彪就接到记者已经登机的电话,让他做好接受采访的准备。闾汉彪连说好好好。
次日下午,记者就从黑龙江飞到上海胜强影视基地的片场。但是,闾汉彪早晨起床的时候,突然感觉头昏脑涨,浑身发冷、乏力,不停地冒虚汗。坏了,一定是感冒了。这几天,闾汉彪一直在拍打戏,常常是在水里一泡就是一天,赶上晴天还好一点,如果是阴雨天,在水里泡上几个小时,休息20分钟,又跳进水里打杀起来。这样的情况一再持续,闾汉彪有些支持不住了。发烧发冷折腾得闾汉彪连吃饭的心思都没有了,只想洗一个温水澡,吃一点药,大睡三天,把疲惫和病毒都赶跑。但是现在,他只能如约接待记者。
记者一见闾汉彪,突然吓了一大跳:“呀,闾老师,您这是不舒服了吧!”闾汉彪微笑着连连摆手,说:“没关系,感冒发烧都是平常事,不碍事的,我们开始吧。”
尽管时值初冬,但闾汉彪跟记者聊一会儿,就得把脸上的虚汗擦一回,然后接着聊。因为发冷,还不时地发抖。披上棉衣也不管用。记者不好意思,说要不然就换个时间吧,我跟领导说一下。闾汉彪知道,记者要按照领导要求,迅速把这个独家新闻完成采访,次日就要作为重头稿发表。记者所说的换个时间,其实是不好意思勉为其难。“没关系没关系,我能坚持。呵呵。”闾汉彪就这样微笑着完成了三个小时的采访。
记者在发表的这篇独家专访中,提及闾汉彪在接受采访的三个小时里,擦汗45次,因为病痛,微微地皱眉11次。而这些,又恰恰成为本次专访里的一大亮点,不少读者为闾哥点赞,大呼风范之高。
作为一名练过杂技,学过戏曲,在北电学的影视表演,又在中国国家话剧院进行戏剧表演,以及北电教师的工作经验的积累,闾汉彪的表演艺术造诣极深。在荧屏上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年少时的闾汉彪也是个爱哭的男孩子。待在绍剧团感觉前途渺茫时要哭,报考北电离老师设定的文化课分数线只差4分时又痛哭,不愧为一个文艺男。但是闾汉彪的哭却让人忍不住在心里唱《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一个有理想的男孩子,是可以哭得理直气壮哭得一塌糊涂,然后,擦干眼泪,奋力前行,开辟新天地。闾汉彪自己说到,如果给他自己画像,他最想要的是一个充满童趣、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这是他的人生写照,是他对自己的性情定位。在老师、同事和朋友的眼里,他是一个有爱心、有上进心的事业型暖男,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阳光,与他在一起,你会觉得人生充满希望和激情。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描述闾汉彪,那就是正能量。无论是他的工作,还是他的生活,都洋溢着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态度,向世人展示着他的菩萨心肠。未来的对人生路还很漫长,他将继续怀揣善念,面向阳光,勇敢地前行,一步一个脚印儿,在佛道上虔诚前行,在表演艺术的道路上竭力探索,努力呈现出最好的自己。
纵观闾汉彪表演生活的漫长历程,他从来不落入所谓生活化的窠臼,而是遵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规律。苍白的自然主义与他绝缘,生动的拿来主义随处可见。所谓“典型化”,必然是艺术家的个性创作,而非描摹者的庸俗表象。此种自信,来自生活的积淀、艺术的检验,同样来自不忘初衷的那一点光亮。不过,表演却又非常简单,只是人演人的一种艺术。只是在刻画人物的时候你是否全身心体验到这个人物这种深层次的东西太多了,就变得比较困难了。把握好舞台表演的真听,真看,真感觉这三点,就可以把本色演的很好。慢慢自己去摸索,真的去听对手对话,真的看到舞台上虚拟的一切,真的可以感觉所有的反应及环境。——这是形象的种子,也是表演的真谛。
可能是因为佛缘关系非常好,戏外的闾汉彪温和耐心,善于助人,每次釆访他都认真细心地回答记者的每一个问题。这样一比较就可以发现,现在不少演员,包括腕们,演戏不甘吃苦,穷于应付,投机取巧的现象屡被诟病——一旦成为现象的程度,就已经说明事情的严重和普遍。
而闾汉彪,则是甘于吃苦,舍得付出的“异类”。
脱去荧屏的光环,现实生活中,闾汉彪也是一位爱心满满、顾家又很有佛缘的暖男。父亲在浙江嵊州老家,他每年都会和兄弟姐妹回老家和父亲团聚。
不拍戏的日子,每天早睡早起,爬山健身,喝茶看书,过着有规律有节制的生活,以矫正演戏这个行当带来的晨昏颠倒和季节混乱。平日里,闾汉彪喜欢读好书,与朋友交流心得;闲时静下心来品茶,还经常去寺院请教方丈,为朋友祈福。前阵子还去极灵寺参加了一场传灯法会,向众生传递智慧。他处处与人为善,一心向佛,乐于做善事,关爱他人。
闾老师也是因为佛缘:尽管感冒了还耐心接受了我这位小记者的电话音频采访。当时我这个小记者初出茅庐,又是从小看闾汉彪的电视剧长大,是闾汉彪的“死忠粉”,再加上一股崇拜激动之情,一开始的采访有些语无伦次。幸好,闾汉彪是闯过三江六码头且很会说的人,积极帮我找问题点,很轻易地就让我进入角色,使得采访顺利的进行了下去。真不愧为德艺双馨艺术家!文|孟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