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列入“二十世纪百位伟大钢琴家”的陈萨一路走来,带着自信、大气、稳健的台风,又不掩其音乐才思的灵动光彩,不断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演出。
从小就被《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领走了”
陈萨曾在深圳音乐厅演奏了《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曾说这部协奏曲“不是为小女孩而写的”,而它长达50分钟的演出时长及复杂的情感似乎对于很多演奏家而言都是一场考验。陈萨表示弹奏这首作品的女钢琴家会少一些,但实际上弹这首协奏曲的男钢琴家也没有太多,因为曲子的结构和长度都非常庞大,所以并不是每个乐团都愿意用这么一个长的一个大的比例来安排整场音乐会的节目,因此在音乐会里听到这个协助曲应该不会特别多,与其他一些的浪漫派作品相比而言。至于最终演奏了这首作品,主要是因为她很小就很喜欢这首作品:“我觉得最有特点就是一开始出来的圆号给人的一种高贵,高远的召唤,我从小就被‘领走了’,一直很喜欢这个作品,觉得很伟大,里头有一种很宏大而伟大的东西,我觉得它有时候超越了人类的情感,甚至不是一种局限在自我里的东西,是人和世界的一种呼吸,所以这个作品是包罗万象的。”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4个乐章非常不同,在陈萨看来,既有气势恢宏的片段,比如第一乐章;也有很热情的,比如第二乐章;第三乐章是冥想式的像一种浩瀚星空里,甚至是漫步云端的;第四乐章是轻快的而完全不负重的,完全洗掉了前三个乐章的沉重,像一只小燕子在春天来了时那种情绪那样的乐章,所以这对于一个钢琴家的挑战,需要在50分钟里集中调动自己去满足这种饱和的不同的情绪的需求:一是需要有东西给到,二是有经验在现场进行调控:“我觉得当时我很享受上一次的演出,来到深圳是头一天,需要跟其他选手一起排练,虽然时间比较仓促,但合作得还是很好,呼吸和对话感我都挺享受。”
热爱作品才能更好地去表达作品
陈萨曾说过:“肖邦就像朋友一样。”曾有乐评人评论陈萨演奏的肖邦“融合了技巧和诗意”,对此,陈萨给出了她的见解,她表示一个演奏家首先需要去热爱一个作曲家的作品,此外音乐直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演奏家天生能够感受到多少东西;当然,相关的还有技术层面的,就是如何去表达。陈萨近期在全国有个独奏会巡演,到了9月份会在深圳开独奏会,在独奏会上会演奏整套德奥作品,上半场是贝多芬的作品,有他的奏鸣曲,还有他的32首变奏曲和幻想曲;下半场是舒伯特的晚期的第二套四首即兴曲,非常好听有旋律。“当然这些作品和肖邦、德彪西在学习和感受的过程是不一样的”,陈萨说:“德奥著作品需要讲求和声和结构的东西,是非常大的比例,所以很多时候在如何表达感情这里是需要有一定的‘遵循什么更重要’的这种思考和选择。”
将生活的积累放到沉淀到艺术中
有媒体报道,陈萨在演出最多的时候,一年有上百场,而之后刻意减少了,而到了现在,已经减少到6、70场的状态:“这对我来说是正常的或对我来说是比较舒服的一种状态,尽管在这种状态下有时也不能非常严格规定在这个时间只接多少场,肯定也做不到这样,而有时也会面临不同的倒时差的问题,有时甚至不能去想时差的问题,所以有时在面对这种诸如此类的这种生活的困难上,有时是需要用热情来战胜和克服的。”
在没有演出或演出完的时候,陈萨是很愿意去逛博物馆的,她觉得博物馆信息量很大,每一幅画或某些临时的展都会有一个主题,策展人会给出很多文字资料,完全像上课和学习一样,非常有意思,学习不同艺术家,不同的画家和他同时期的一些东西,他们是怎样地互相受着影响:“我试着摸索出一些新的启示。”陈萨说。
对于陈萨来说,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是各个方面的积累,有文学上的,有其他触类旁通的艺术门类的,有绘画、建筑,其他音乐类别,完全不局限,陈萨还表示:“我认为还有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各种真切的东西,包括自己经历的喜怒哀乐,所有东西都能使人更丰富,更有血有肉,在这个过程中,碰巧你是艺术家的话,也是一种成长。”
2017年,陈萨将会在她的【万有音乐系】陈萨2017年独奏会巡演中带我们领略贝多芬与舒伯特的音乐魅力,在节奏的转换,旋律的跳跃中感知他们浪漫澎湃的情怀。巡演城市还有长春、昆明、重庆、苏州、宁波、南京、武汉、深圳、广州等城市,相关票务信息可登陆聚橙网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