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蔡泽锋
今夏7月,微博公布了最新的视频原创机构和MCN机构排行榜,一家名为“蜂群文化”的新媒体企业中以综合指数满分1000的成绩位列榜首。加之此前5、6两个月份,该机构已连续三个月蝉联视频机构原创榜单第一名,与此同时又在MCN机构榜单中以高达15亿的播放热度位居亚军之席,其黑马般的傲人姿态吸引了全行业的目光。
(图:微博视频机构榜单,蜂群文化连续三个月蝉联榜首)
*注:微博视频合作MCN机构综合实力排行榜,是根据微博平台算法对机构旗下原创视频账号的播放量和互动量两个因素进行计算得出的综合排名指数,其中播放量占60%互动量占40%,以此指数彰显相应机构的热度。
蜂群文化,全称:深圳市蜂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立于2015年,不仅公司员工清一色年轻人,就连创始人都是微博段子手出身的90后。
(蜂群文化CEO 莫力洋)
莫力洋,搞笑博主@精分君 本尊,蜂群文化CEO,坐拥300万粉丝,旗下现签约“留几手”“我的前任是极品”等优质博主百余人,公司专注新媒体内容原创、IP孵化,网红经济,为客户提供整合营销策略支持,品牌影响力传播等服务。
段子手CEO的Q&A
Q: 赚钱的门路千千万,为何选择成立这样一家公司?初衷是个啥?
莫: 初衷就是想给国内的内容原创者提供一个优质的发展平台。现如今自媒体遍地开花,有才华的草根原创者太多了,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某个作者因某条内容蹿红。但他们中大部分原本默默无闻,突然进入大众视野,难免会有些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针对这些有才华的原创者,蜂群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把他们都纳入我们的矩阵,将其包装并进行一整套后续的商业规划,让他们能够把精力都放到生产内容上。
Q: 那又是什么契机,使得几位合伙人一拍即合?
莫: 我本身也是原创者,还没毕业时就在网上写段子(@精分君)。2014年考研那段时间因为无聊,灵感迸发,写了几条万转的内容,被我们董事长马力看到了,于是约见我。那时我还很业余,对行业的事根本没啥概念,和他聊完才明白原来做内容的不仅能红,还能赚钱。那时也深感很多像我一样的原创者,就因为缺这么一个平台,怀才不遇,最终选择不喜欢的传统工作谋生。细聊下来,越发觉得做原创者矩阵这事儿能成,就干脆放弃读研,来深圳跟他一起成立公司。也是因为那时已意识到新媒体发展太快,要等读完研就太晚了。事实也证明,不过短短三年时间,自媒体市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Q: 公司现在的业务布局如何?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何想法?
莫: 目前我们旗下博主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孵化的,另一类走签约。两年下来,公司内部孵化流程逐渐形成工业化:微博的图文账号2个月涨粉100W、视频红人两个月涨粉50W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星座博主@陶白白sensei,一年内微博涨粉350W,公众号累积100W关注,还在微博上找到女朋友,月初结婚的时候直播,一天有一千多万播放量,粉丝的活跃度很高。而签约博主方面像@马克malik等也一直跟公司紧密合作。所以自营博主和签约博主始终会是我们发展的重点。
除此之外,公司也注重市场的开拓。我们市场部还很年轻,成立仅一年营收却翻了五倍,市场部功不可没。接下来市场部会更重视整个市场的数据分析以及公关策划能力的加强。整体来说我们公司未来会往内容工业化,市场数据化,公关精品化发展。
(图:蜂群文化签约博主:微博@马克malik )
(图:蜂群文化 旗下星座博主:微博@陶白白sensei )
Q: 现在业内竞争挺激烈,也常有相互抄袭的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莫: 我认为目前都是良性竞争,竞争越激烈越能刺激头部的诞生,头部越多市场才越会被重视。就像papi酱出现后,国内短视频才开始受到资本青睐,我们会力争让这些现象级头部诞生于蜂群。很多人觉得短视频已经进入下半场,能玩的创意都差不多了,现象级IP越来越难造,但往往这样埋怨时又一个头部诞生了。我就认为现在短视频的竞争还只是刚刚开始,等别人问一个学生毕业后找什么工作,他能毫不尴尬地说自己要做个短视频红人,那时行业才算是受到大众认可。
至于抄袭问题,经验证明抄袭的一方永远成不了头部,模仿的内容如果没有加入差异性的创新元素,没有一个能大火。反观,历年来的现象级头部无不是在内容上开创了新形式。而且如今国内网友的版权意识也越来越强,抄袭一旦被扒就会留下黑历史。
对于我们这种内容生产商而言,创意就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觉得最近没有什么新的后起之秀,那就是创意还不够,不能赖市场。蜂群也一直在努力输出优质的创意内容,力求将原创作为核心竞争力。
Q: 外界也诟病这一行太过浮躁,针对圈内一夜爆红的现象你又是怎么看的?
莫: 很普遍,也无可厚非,毕竟自媒体环境给了这些人土壤,至于能否产生后续价值则要看他们怎么抉择。由于一夜爆红的大多是草根,他们不了解互联网,曝光后的人气难免会让他们冲昏头脑,觉得稳了,这辈子赚翻了,但却没想到网友的记忆就像鱼一样只有7秒,关注过后就会马上遗忘。叶良辰、蓝瘦香菇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如果想多红一阵子走长线发展,我会建议他们签我们这类型的MCN或网红经纪公司,不然没有后续良好的包装经营的话,真还不如捞一笔就走。而且也要做好准备,过气是迟早的,花无百日红嘛,只是周期长短的问题,不是说签了公司就能一直红下去,只是能避免走一点弯路,生命周期延长,将价值最大化。
Q: 那既然你说过气是一定的,贵公司又是怎么解决过气的问题?
莫: 首先肯定是能避免则避免,任何一个有潜力的个人IP,我们都会搭建起策划团队为博主出谋划策。有些博主形式单一粉丝看腻了,就给他新方向让其转型;有的实在是江郎才尽想不到脚本了,我们也能帮他策划(当然大多数博主不喜欢接受别人的创意,这取决于博主本身)。
如果博主对涨粉已经失去激情,则会让该博主往管理层发展,为其组建团队,在维持自身活跃度的前提下带领开展新项目。虽然他创作不出新东西了,但至少他自身火过,网感肯定还是很棒的。将一个管理者培养到有网感很难,但让一个有网感的人学习管理相对简单。如果团队带领得好,甚至会为他成立子公司孵化出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公司高管本身都是KOL大V的原因。事实也证明这种机制所产生的效益是良性可观的。
Q: 觉得蜂群在短视频MCN机构中持续领跑的优势在哪里,能具体说下吗?
莫: 作为MCN机构,需要为内容原创者提供的帮助主要是内容、流量、商业变现。内容方面我们是比较有优势的。因为公司所有高管,包括我在内,都是微博大V或者段子手出生,我们本身网感都比较好,会亲自参与视频的策划,能够为内容提供意见,让视频更“年轻”更“互联网”。
流量方面,我们公司本身自有两百多个账号都能为内容带流量(当然前提是调性合适的好内容),只要是优质内容,上千万阅读量是稳保没问题的。
商业变现方面,广告或是代言始终是目前自媒体收入的大头。我们市场部已经有50多人,合作客户超过2000个,只要是优质博主,广告是不会缺的。除了广告外,电商,IP开发等变现渠道我们都有专门的团队。
所以,有了以上三方面的支撑,一般签约的人或团队,只要专心做内容,就能收获与他才华相当的粉丝与收益,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Q: 公司现在的发展,是否让自己满意?能否顺便说下公司未来的目标?
莫:总体情况还是满意的,公司成立两年多,到现在已有400多人,子公司有蜂群影视,天眼影视,蜂群电商,蜂群娱乐等,目前在深圳北京都有点,上海也即将设立分公司。
至于目标,力争做国内最大的泛娱乐MCN机构吧。这么说吧,倘若有天有个才华横溢的新人原创者,他想红,他想找公司,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蜂群,这就是我们现阶段和未来共同的目标。当然,距离目标现在还是起步阶段,还需要更加努力。
Q: 展望一下蜂群在业内的前景吧
莫:挺好的。就不自卖自夸啦。
(图:蜂群文化获行业嘉奖)
编者按:
采访是国庆期间在莫力洋的办公室进行的,本以为会是个西装笔挺的严肃老板,没料想迎门的竟是个身穿粉T,头戴鸭舌帽的潮男。“叫我小MO就行了,喝点茶么,还是给你调杯酒”,没有丝毫的客套官腔,张口便是90后的随性亲近。
访谈过程也很顺利,对公司问题的见解也好,对行业的评判也罢,都是干货满满,逻辑甚佳。适时的例证也让人看出,他显然是对新媒体营销有过分析思考。采访之余偶尔显露的段子手属性,倒也让访谈趣味许多。
传统媒体行业一直叫嚷着转型转型,然而似乎在自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从业者们与他们的企业,并无需太费气力,他们年轻的基因里,就写着“新媒体”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