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31日和9月1日,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联合出品,中国广播艺术团重点打造的中国民族交响乐歌剧《莫高窟》将在北京天桥剧场奉献第二轮精彩演出。据悉,《莫高窟》是中国歌剧史上首次采用民族管弦乐伴奏,并将意大利歌剧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完美结合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歌剧《莫高窟》聚焦丝绸之路文化,助力中国文化自信建设。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向世界输出中国优秀文化艺术精品的一曲时代组歌。该剧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颂扬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它的出现填补了在中国歌剧艺术中对敦煌历史文化表现的空白,更为现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促进文化交流,寻找文化共同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艺术总监、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担任该剧出品人;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彭家鹏担任总策划并执棒指挥;编剧王景彬、作曲家刘长远,总导演梁宇等行业翘楚组成豪华主创团队;优秀青年歌唱家于海洋、岳璐、张伟、高瑞璇担纲民族唱法及美声唱法组的男女主演。
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莫高窟》以丝绸之路为背景,敦煌壁画为题材,讲述了在唐代天宝年间,发生在莫高窟画工“李工”和石窟供养人“翟蜜儿”之间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通过小人物在历史大背景下的悲欢离合,描绘出一副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西域丝绸之路的生活画卷。
《莫高窟》采用民族管弦乐伴奏形式,这不仅是在中国歌剧史上的大胆创新和有益尝试,同时与西方歌剧中的西洋乐器伴奏相比较,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更能原汁原味地讲述华夏大地的底蕴深厚的历史故事。歌剧通过“古为今用,中西合璧”的艺术追求手段,将意大利歌剧唱法和中国的民族唱法相结合,并采用中国特色民族交响乐器伴奏,把中国戏曲“紧拉慢唱”演唱形式,植入丰富多彩的节奏及和声变化,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宣叙调艺术。艺术家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起国人的文化自信,开启中国歌剧全新的发展阶段。
歌剧《莫高窟》强大的主创班底为打造艺术精品提供了坚实保障,该剧编剧王景彬是著名歌剧导演、男低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刘长远担纲作曲。执导本剧的导演梁宇曾参与《红河谷》、《大汉苏武》、 《伤逝》、《北川兰辉》等多部舞台作品的导演工作。舞美设计师丁丁、灯光设计师王雷、音响设计师王军鹏、服装设计师萧文雄,化装设计师刘红曼,道具设计师金继峰,都是在业界享有盛誉,拥有丰富舞台艺术创作经验的金牌团队。
歌剧《莫高窟》的主演根据唱法分为民族组和美声组,优秀青年歌唱家于海洋和岳璐担任民族唱法组的男女主角,饰演李工和翟蜜儿,而美声唱法组男女一号由张伟和高瑞璇扮演。这几位青年才俊都是广泛活跃在国内外艺术舞台的中坚力量,经过第一轮演出的默契合作和艺术感悟,此次他们将以入木三分的人物内心刻画与饱含激情、丝丝入扣的真挚情感诠释,再度联手在《莫高窟》第二轮演出中为广大观众奉献更加精彩传神的演出。
据编剧王景彬介绍,歌剧《莫高窟》讲述的故事聚焦了唐代的画工,以画为中心层层递进,向大家讲述画作的由来和创作背景,揭开“谁来画?为什么画?”的谜底。通过画工“李工”和“翟蜜儿”之间的爱情,用小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命运走向真实反映出当时的时代风采。之所以选择中国唐朝作为故事的历史背景,是想告诉世人,文化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强大和兴盛。
对于此次歌剧采用民族管弦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作曲刘长远表示,莫高窟壁画上所展现的乐器都是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很多民族乐器追根溯源都是来自西域的少数民族,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文化的演变和相互吸收之后,逐渐融合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希望通过歌剧《莫高窟》的音乐创作,向观众全景呈现具有中国特色、华夏风采的民族文化大融合理念。
导演梁宇接受采访表示,“故事背景设置在唐朝天宝年间,男女主角李工与翟蜜儿的爱情,在莫高窟的壁画中埋下种子;在多彩的画笔中生根发芽;在绚丽的胡旋舞中绽放盛开;在国家战争的人物命运中凋零凄美。”梁宇表示,作为导演在二度创作中,必须脉络清晰、主题突出,在打造气势非凡的歌剧精品同时,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形象生动地全景展现在舞台上。
更加感动心灵的深情演绎,更加美轮美奂的舞台艺术魅力,必将点燃首都演艺舞台的激情无限、奉献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成就中国民族交响乐歌剧经典。这个金秋时节,让我们相约天桥剧场,以原创歌剧《莫高窟》为情感纽带与广大首都观众再续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