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年那个在漯水河畔挥笔作画的少年,到如今颇具威望的油画大家。从“纪念二七大罢工五十周年”,“毛泽东和铁路工人在一起”名噪一时的铁路题材作品,到“塞外昭君”,“十三将士归玉门”等史诗般历史题材巨作。左国顺的名字随着他的油画作品名扬四海,奠定了他在画坛的重要地位。
左国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近几年左国顺老师的创作激情依然高涨,作品也更加完美,大型历史题材是左国顺老师近年来创作的重点,将秦汉以来的重大历史时刻,用巨幅油画的方式呈现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十三将士归玉门”就是其中一部典型代表作。
左国顺老师曾说:“我除了是画家以外,更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对中国的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们既然有这么厚重的历史,就要有反映历史的作品去表达厚重的中国历史,宣扬中国的文化,这是我的初衷,也是一种责任。别人说,你画画就画画呗,我觉得画画也要有种精神一个责任感。”
用作品说话,传递正能量,一直是左国顺老师的作画准则。最近左国顺老师将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的版权授予了一部即将上线,展示这段历史的影视作品《大汉十三将》,将宣扬中华文化的这份责任继续传承下去。左国顺老师说,看了《大汉十三将》的几个镜头,就认可了美视众乐对创作的认真和投入,是值得信赖和托付的,很期待电影2月15日在优酷震撼上线,要第一次当一回追影者。
说起十三将士归玉门这个故事,时空还要倒转回公元75年。那时漠北外匈派兵两万攻打车师国,因为车师兵力羸弱,驻守后车师国都金蒲城的耿恭不得不派兵增援,但结果惨烈。一番衡量下,耿恭和将士们决定转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疏勒城。
断水断粮,耿恭及士兵们在疏勒城遭遇了更加艰苦的生活,只能“乃煮铠弩,食其筋革”,但他们依然誓死捍卫疏勒城,守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坚守几个月后,耿恭与士兵们迎来了北雁南飞、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寒冬,但他们没有铠甲、没有御寒的衣物,只能瑟瑟发抖互相取暖。就这样熬啊熬,他们终于等到了汉军的救援,这时疏勒城中仅剩下26人。
在随后的东归途中,将士们还面临着暴雪天气等的各种威胁,到三月抵达玉门时,只剩下了十三人。这十三人衣衫褴褛,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销骨立。这就是著名的“十三将士归玉门”,也是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的由来。
随着电影《大汉十三将》的即将上线,“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不再永远封存在大汉的史书中。而是可以透过荧幕,看到“十三将士”的传奇,看到中华民族的血性与爱国精神,左国顺先生的这次授权更是对电影《大汉十三将》的鼓励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