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娱乐网

80+元素拆分 ,1000+小时重塑……中国诗画这样“活”起来

http://www.yule.com.cn 2022-08-29 17:22:53   来源:中国娱乐网   

  8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在CCTV-1央视综合频道全新开播。节目播出后迅速走红,全网累计收获46个热搜热榜,其中微博平台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2.8亿,节目主话题#诗画中国#总阅读量近亿次,众多文化垂类账号和网友们自发五星打分安利节目。

  中国诗画在电视艺术中“跃出纸面”,还原出可游可居的诗画“桃源”。一次诗画合璧、意境万千的中华文化“展演”,就此拉开帷幕。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多元艺术形态,寄托着风骨气节的“诗”与描绘着山河万景的“画”在新时代“活”了起来,尽展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年轻观众感慨说:

  “有一种一眼万年,是《溪山行旅图》中的山水之缘;

  有一种生命韵律,是《杂花图》卷中的物我和谐;

  众皆披靡的昭陵六骏,是英雄百战的壮志与无畏;

  ‘不要人夸颜色好’的墨梅,是不拘一格的文人风骨;

  利万物而不争的水,是至善至柔的人格化身……”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诗画中国》把诗和画里面的中国精神体现出来,让观众知道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论,节目非常具有创新意义,体现出中国美学最重要的特征和文化象征,对于画的视觉阅读达到了新高度。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认为,节目让诗歌和绘画这两大艺术体系融会贯通,以此解读古老的中国、当代的中国,并展望未来的中国。

  Part1:“思艺技”融合迭代诗画佳肴很有“料”

  作为总台全新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深化“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传播,以中国经典名画为内容载体,以经典诗词引发出其中的精神内核,为传统诗画作品赋予新时代的表达。

  节目以诗、画、音、舞、剧、曲等艺术为“食材”,XR、CG、裸眼3D、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为“调味”,熬制中国精神风骨与审美旨趣的“老汤”,并通过电影级别的拍摄与制作方式,烹饪出“想象走入现实”的文化佳肴。

  水墨绘就的花草果木,怎样变化为一曲绝伦的交响乐?

  首期节目,钢琴家郎朗携交响乐队踏入明代画家徐渭的《杂花图》卷,一场虚实相生的“数字水墨交响”让网友惊叹“仿佛穿越到水墨画里了”。

  “杂花”世界里,从中国经典民歌《茉莉花》,到西方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月光》、格里格钢琴协奏曲;从水墨植物到实体乐器……诗歌与画作、东方旋律与西方音乐、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此刻共生,将“融合”实践迭代到新境界,共呈“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风骨。

  一幅山水画,又如何“升维”成三次元的壮丽景色?

  老戏骨李光复化身“山间行者”,踏入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沿着极具绢画质感的山道攀援而上,笑看大美风光。有网友说,“我真的看到了千年前范宽眼中的世界!”

  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将《溪山行旅图》细细拆分出80多个元素,以超过1000小时的努力将各个元素重新绘制,再通过三维建模进行组合。与纸画相比,绢画的“立体化”难度更高,在长达两个月的创作周期后,节目最终在保留国画真实质感的前提下,打造出可容真人“进入”的山水空间。演绎的最后,节目镜头脱离“山间行者”视角,自上而下、由近至远一展巨峰全景——借助于艺术和技术的“鸟之双翼”,观众被带入范宽笔下的高山流水,入画出画只在俯仰之间。

  观众随着演绎者探入锦绣山河与万千物象,对隐没于其中的技术知而未觉,全身心沉醉于穿透时光而来的唯美诗画意境与厚重文化氛围——或许这便是“融”的最佳成效。在《诗画中国》营造的赏析空间中,文化经典“活”出了新的气象。

  Part2:诗画合璧,创新绘就“大写意”

  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艺术深受文人推崇,文化类节目中聚焦其一者尚不算罕见。《诗画中国》则以“诗画合璧”的全新样态和新颖视角,创造出追求“君子雅量”的独特文化产品。

  节目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以诗解画、以画炼诗”的《溪山行旅图》与《上阳台帖》,领略到“高山仰止”的向往与追求;也能欣赏本就“诗画一体”的《墨梅图》与题画诗《墨梅》,懂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文人风骨。

  在《以墨问梅》的创演中,演员曹磊化身晚年王冕,对梅吟诵;歌手谭维维身着现代装,化梅而歌。一古一今,一咏一唱,诗格、画格、人格在跨时空对话中完美融合。

  今人何幸,有前人如此之诗画;古人之诗画何幸,有今人如此之演绎和传承。

  《诗画中国》从浩瀚的丹青与诗词之海中采撷君子遗风,用“诗画合璧”润物无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为行业给予开新局、辟新路的全新探索。

  Part3:诗情画意,“这才是中国式审美”

  美,是许多观众对节目的第一印象。“每一帧都可以做壁纸”“感受到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美”“中国审美令人极度舒适”……《诗画中国》创造了一个诗情与画意相映成趣的“世外桃源”。

  画的平面视觉、诗的文本阅读被转化为打通感官的立体呈现,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风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山的挺拔、水的曼妙、梅的清冷、战马的彪悍……皆在诗画交融间映入观众眼中、心中。

  任敏、王西、陈添以一曲水下舞蹈,再现南宋画家马远笔下的十二种水形、水意。肢体的律动间,有“洞庭风细”的温婉、“寒塘清浅”的柔情,也有“云舒浪卷”的浩荡、“层浪叠波”的澎湃。重达2500斤的画轴立于水下,日均下水300多次的舞者身姿翩然,本沉寂无声的空间被灯光点亮、被色彩浸染,最终创造出“上善若水”的唯美意境。

  来自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六位舞者,则在声光电之中带领观众重回大唐战场。隆隆战鼓声中,节目“以人化马”,呈现神骏奔赴疆场的勇武姿态。从战马身上提炼出的野性与理性的兼容,化为舞者有力的腾跃、利落的旋转。身姿的摇动间,是风发的意气,是无畏的勇气,更是充满雄心的盛唐气势。

  当节目在观众心中唤醒了那份随文化血脉而传承的中华美学精神,更多年轻人也将成为中华文化的忠实守护者、传承者与创新者。

  不断上涨的口碑,层出不穷的讨论,足以看出《诗画中国》正激起一场不断扩散的文化涟漪——本不了解诗画文化的观众们了解到山水画的基本特征,洞察出艺术细节里的创作巧思,谈起了森罗万象所寄托的文人情怀。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表示,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诗画中国》展现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进我们共同的价值认同、文化认同。而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副院长俞虹看来,节目把唯一性和不和替代性做到了新的高峰,立意上思考更高、更远,潜移默化中影响对人本的认知、对人本的提升。节目嘉宾康震也慨叹,《诗画中国》为我们展示先人所塑造的中国形象,为我们再次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使我们能够坚守中国的理想,使我们有更强大的信心面向中国的未来。”

  如他们所言,这档拥有崭新文化形态和审美价值的文化节目,不仅将为“诗词热”“书画热”“传统文化热”再续动能,更能让人们从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中华美学、中华精神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继而为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创造更为浓厚的氛围。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