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星
刘翔的因伤退赛可能是奥运开幕至今最大的新闻了。当天晚上几个朋友聚会,大家都特别为他惋惜。一个哥们儿问我是不是该写点儿什么,我说没什么可写的。因为我认为这很正常。是运动员必有伤病相缠,啥时候来了他也挡不住,能赛不能赛都是他的权利,虽然这伤来得确实不是关口儿。
后来一上网,才发现似乎所有的人都认为需要谈一谈,各种观点简直铺天盖地。浏览一下,发现国民素质确实大有提高,鼓励宽容的居多,偏狭难揍儿的减少。不过再细看,即使鼓励宽容的声音里,也不外是让他有伤好好养,咱们下次再来,其身上所被赋予的各种元素并没有丝毫减轻。对此,笔者有点儿一己之见。
开始没想说什么,是因为我觉得这事儿很正常。就像姚明的应力性骨折必须做手术而不能继续火箭队余下的比赛,甚至使季后赛受到重大影响一样的正常。
体育的原发目的是健身。竞技体育的出现和发展使其具有了观赏性,其本质升华为人类的挑战自我和冲击极限。奥林匹克运动又把地球组成一个大家庭,力图让这个星球上的所有人,忘却国家、种族、信仰的差异甚至抛掉愤恨和冤仇,共同尽情地享受体育的快乐。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就是一场娱乐。
所以,刘翔退出的比赛,不过就是一场比赛。固然,对这场比赛国人期望值极高。因为他是上届的奥运冠军,因为这次是在我们家门口,因为中国田径需要这块金牌,也许,还因为别的什么。不过我要说,刘翔你不需要再解释。你有保护自己的权利,也有退出比赛的权利。我遗憾,是遗憾不能看到你跟更年轻的罗伯斯的强强对决,失去了一次对经典的欣赏,而没有别的什么。你已经扛起了过多的你不该去扛的东西,放下对你更好。
对刘翔的关注还有一部分因素是源于国人的“金牌情结”。
我们对金牌的深切感受始于1988年的汉城(现首尔)。那是我们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后的第二届,也是十分不顺倒霉透顶,喝凉水都塞牙放屁直砸脚后跟儿的一届奥运之旅。
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全部金牌仅为5枚,都比不上现在的一天。许多当年的名将思忆起来只有4个字:刻骨铭心。
由此有了全面描述这次奥运经历的长篇报告文学《兵败汉城》。也由此国家制订了奋起直追的全运战略和《奥运争光计划》。更由此出现了20年后的今日繁荣。
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正在重新崛起的大国需要国力的展现和民气的提振,体育竞技舞台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次家门口的奥运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时机。赛程已经过半,我们的金牌数很有可能首次超过世界第一体育强国美国。再回头看看当年的“第一集团”成员俄罗斯,这一切让中国的老百姓感到确实很爽。
但金牌的数量还并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已经成为一个“体育大国”,但还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体育强国”。我们夺得金牌的项目虽全面开花,但在田径和游泳上却尚无抗衡能力。这是整个奥运甚至体育界最受重视的也是金牌最多的两个大项,田径又被公认为是一切运动的基础。此外,被誉为球类运动“王冠”的三大球,由于人种的原因我们的路还很长,堪称任重道远。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在一帮都在上学的孩子中,你哪科哪科都不错,综合成绩上佳可语文数学英语落了后,这好学生的名头不也不踏实不是?
其次,我们正处于举国体育向全民体育的变革中。真正的体育精神是参与,是所有人生出内心的快乐。北京奥运的最大成功,可能并不是我们最后金牌的多寡,而是更多人产生了对体育的内心涌动的喜悦、冲动和向往。据说奥运会结束后国家就要颁布“全民健身纲要”,把加大学校体育投入提到重要位置,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终极目标,让体育以一种充满动感的全新的方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需要金牌,但金牌决不应该是我们的惟一。当我们已经视夺金为常态,“金牌情结”在被慢慢解开之后,我们的民族将会是一个更加成熟的民族,我们以成熟的心态将会无敌于世界。北京奥运正是这样一个“分水岭”。
所以,让我们自由、轻松地欣赏比赛吧。让我们再看到刘翔之时,已不是一个身挑“重担”眉目紧锁的“民族英雄”,而是一个清纯阳光洋溢灿烂笑容的无忧无虑的大男孩。
编辑:最爱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