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日出》的势头似乎一点都不输给电影大片,在北京、上海演出的时候,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不光主创方自信满满,相信这一定是一部能让观众喜欢的“经典重排”,连一向口味挑剔的专家也是赞赏有加。新版《日出》即将在沈阳上演,沈阳的观众当然是热切期盼中,今天,本报特意请来各方高人,各抒己见,争鸣《日出》。
主创发言
这是今天的《日出》
导演 王延松 (金狮奖获得者,代表作《雷雨》、《无常·女吊》)
如果说为大家走进剧场看新版《日出》提供一个理由,那我最想说的是,这是一部富有当代意识的《日出》。比如说陈白露,她会更加人性化,我将她还原成一个矛盾的女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有更多的政治味道。
另外,我更注重发掘其中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今天的类似之处,炒股、理财、失业……你会发现,世事在瞬间似乎轮回了。
就是拍给普通人看的
孟冰 (总政话剧团团长)
在国内即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人们去剧场看戏的习惯也没养成。沈阳的话剧演出就更少些。这一方面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舞台剧演出的主流始终是面向一部分所谓有欣赏能力的“小众”的,而不是面向大众,所以曲高和寡。但是新版《日出》绝对不是,从台词设计到人物塑造,都比较考虑观众的感受,不会为了艺术上的概念而去设计概念,那样的结果只能是看得观众一头雾水。
专家发言
“圆滑地握手”是最高境界
田沁鑫(国家话剧院导演,代表作《赵氏孤儿》、《生死场》等)
无论什么文化产品,能做到“艺术与商业圆滑地握手”是最高境界!为什么说是“圆滑地握手”呢?因为这样你才能看不出痕迹地、心悦诚服地接受,比如《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电影,它既是艺术品又有很好的商业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版《日出》无疑是成功的。
现场感很重要
杨葵(专栏作家)
曾有达人断言,三流的现场音乐会,赛过一流的CD录音,话剧亦是如此。现场太重要了,即便我们看到的现场或许有些缺陷,也胜似通过录像带、DVD来欣赏以前留下诸场演出。幸运的是,新版《日出》的现场感非常好,演员很投入,音响效果和舞台设计都很现代,能够很好地让我们感受剧场氛围。
观众发言
[沈阳观众]
想去看看到底好不好
王女士 公务员
大概有将近十年没有进过剧院了。我看报纸,有人评论这个《日出》太现代感了,所以我就很想去看一看,到底怎么样?
陈白露很时髦
李小姐 网站编辑
我觉得陈数这个版本的造型是最美的。尤其是那件镶满水钻的礼服,就是放在今天也很时髦啊。
[上海观众]
鸟笼很特别
赵先生 大学教师
我觉得剧情上并没有太大改变。舞台设计却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大多数的场景都是在那个大鸟笼中完成的,场景变化不多,不过很新鲜。
郭达还是陕西腔
马小姐 媒体专员
我想和郭达老师说,他这次演的资本家很好,刚开始我还替他担心来着,怕他笑场。不过,他的陕西腔还是没改,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
[北京观众]
陈白露造型再多点就好了
李小姐 行政总监
我很喜欢陈数演的陈白露,举手投足都很有味道,造型也漂亮,不过,我有个疑惑的地方,陈白露造型的变化似乎少了点,从头到尾只换了两套衣服,这是不是和交际花的身份不太相符?(文/Yu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