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娱乐网

赵本山的文化革命:争取到农民文化的地位尊严

http://www.yule.com.cn 2009-04-16 16:12:23   来源:   

  赵本山携徒弟演出的小品《不差钱》,经2009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一下传遍大江南北。

  王蒙就此发表了一些独到见解,他认为“赵本山现象”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典型现象,他一方面肯定了赵本山的“文化革命”,一方面又担心“仅仅靠赵本山等可爱的土明星恐不足以向历史交代”。同时,呼吁全社会反思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并寻求更好的出路。

  赵本山出道已经二十多年,近十年来由于他与国家强力传媒的互相支持而影响不断飙升。到了2009年,他和徒弟小沈阳、毛毛(丫蛋)的演出,已经成了“春晚”的核心。他的电视小品《不差钱》,还真有点琢磨头儿。

  有些精英或自命精英,对于电视小品之类是不买账的。我的一位好友教授,也是文艺评论家,十年前就撰文谈自己的感想,说是他看完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再看咱们自己的喜剧小品,非常沮丧惭愧。许多人不无同感。

  我也曾经质疑过:是不是进入21世纪,中华男儿的屏幕形象,基本上是靠赵本山、潘长江、范伟……所扮演的丑星角色来支撑;而女性代表人物,则是靠高秀敏与实际上活泼美丽的蔡明、宋丹丹所扮演的喜剧形象“树立起来”的?更尖锐一点说,我们受众是不是在被引向侏儒化呢?

  有几位文化艺术部门领导干部议论说: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后到现在,文学上将会留下什么呢?一位领导问道:“会不会是短信段子与小品?”这种谈话的滋味难为人道。文化体制改革的典型现象。

  赵本山等人并非一概稀松平常。先是2001年他的小品《卖拐》令人回味。赵本山所演角色的忽悠、暗示、欺骗过程,让你认定自身有病,之后再接受他的医疗器材的过程,荒唐离奇却又令人信服、天衣无缝,看后颇觉得头皮发麻,脊背冒凉气。

  在果戈里的名剧《钦差大臣》中,市长向台下观众喝斥道:“你们笑什么?笑你们自己!”同样的棒喝似乎也。

  小品《不差钱》在赵本山这里震响。谁敢说你就绝对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买过这样的“拐”?谁敢肯定你就比范伟扮演的傻帽儿确实聪明?

  数年后传出来赵本山为了维护“二人转”演员的尊严,不惜与谁也不敢得罪的传媒主持人在直播中争吵的讯息。

  2008年我在沈阳观看了赵本山先生主导的“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转”演出。全部民营,演出靠的是演员的才艺包括嘴皮子、嗓子和身体上的功夫绝活儿。门票几个月前已经一抢而空。头一场男角儿连续几个空翻就冲出来了,我还以为是体操运动员改行唱“二人转”了呢!

  有的演员则是先用英语唱通俗歌曲,再加小品,再加功夫,再加“模仿秀”。所有“夫妻配”的演员们,都是先上男女对口、素中带“荤”的准相声,最后才上正题“二人转”。他们的潜台词似乎是:唱歌、说外文、扭屁股、翻跟头、变魔术、硬气功,更不要说讲笑话脱口秀了,都是小菜一碟,都是他们的“帽儿戏”。

  真正的艺人之艺,还得看过硬的“二人转”。一个手绢就能够丢得你如醉如痴。

  不论是从灵魂工程角度、还是优秀作品鼓舞人的角度、还是从文艺需要鲁迅式的大师或是现代社会需要有机知识分子的福柯角度,谁都难以认同赵本山———刘老根式的文艺。

  以精英、骨干、领导的观点,这些演出都属于低俗之属,不用举例。但是“刘老根大舞台”受到人民的真正欢迎,迅速发展,现在东北华北,好几个城市都有类似的演出舞台与演出组合了。

  赵本山不仅是文艺演出现象,而且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相当典型的现象。

  毕姥爷?毙老爷?

  到了2009年除夕晚上的扛鼎之作《不差钱》呢?潜台词就更丰富了。赵本山饰演的老大爷,最后冷不丁宣布一个“秘密”:他的姥爷———老爷,也姓毕(毙?闭?),他也是靠毕老爷上来的。呜呼!

  老农民带来的颇具才艺的孙女丫蛋,服务生小沈阳,只有靠巴结投靠强大媒体的主持人毕(这个姓正好)老师才能进入主流或上流文艺生活、主流或上流社会层面。这是事实,这是人生。

  没有才艺不行,没有传媒的承认与提携也不行,这不但是两位小字辈的命运,也是赵本山的“秘密”,这当中的酸甜苦辣,外人能够知道多少?

  赵本山———刘老根———“二人转”代表的是农民文化、民间文化、外省市场文化。“央视”则是主流文化、殿堂文化、经典文化尤其是舆论导向的体现。这二者有时不无龃龉。因之才发生过赵本山为“二人转”演员说话被打断而抗争的事件。小沈阳则至今才刚上了头一回“春晚”:原因据说是小沈阳演出时动辄要穿裙子,头一年就因此被“毕”(毙)过个把次了。

  同时,无可怀疑,赵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