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娱乐网

他们在敦刻尔克巧妙的撤退,而他们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的前行

http://www.yule.com.cn 2017-09-08 13:06:50   来源:中国娱乐网   

  战争大片《敦刻尔克》正在国内热映,和电影史上大部分战争题材电影不同,《敦刻尔克》并不是一部表现士兵英勇作战最终取得胜利的片子。它有着极强的诺兰风格,关注人性,绵里藏针,从头至尾分三个视角讲述了这场二战史上一次关键的撤离。敦刻尔克大撤退更像是一次盟军的逃亡,但撤出的33万士兵却为日后欧洲战事出现转折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这种迂回的战略方针也被英国人民视为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象征。

  特殊的战争环境让撤退成为与周旋的战术。在抗战时期,无论是我军“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方针,还是“敌进我退”的游击思想,也都堪称经典。那么如果是在战况紧张,无路可退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呢?本周六晚播出的《阅读·阅美》邀请到了网红老兵尹吉先将为大家带来不同的答案。

  老兵的战争记忆:想活命必须冲

  虽说抗美援朝已成为历史,比起十四年抗战,部分年轻人并不了解,网络上甚至还出现了“不援助朝鲜早就收复台湾”的言论。这些片面且错误的观点引起了一个老兵的反驳,老兵尹吉先也因为讲述战争史而成为一名网红。

  15岁那年,尹吉先虚报年龄以18岁的名义参加革命,先后经历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大大小小战事。作为战争的亲历者,他对战争的认识比谁都清醒。 “只有抗美援朝胜利我们才能震慑敌人,包围祖国,不然不要说台湾,东北都不安全。”

(85岁老兵精神矍铄出场)

(青年时期的尹吉先)

  歌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被很多人熟知,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也让人以为我军是在朝鲜半岛势如破竹地挺近。尹吉先则对这种观点不以为然,他深知一些抗战影视作品虽然主题没有错,但诸多不严谨的地方还是误导了年轻观众。

  在尹吉先的记忆中,打仗就是一次次冲锋。当有人问“冲锋时第一排的士兵最危险,为什么还要冲锋”,尹吉先坦言:“打仗一定会死人,但冲上去不一定死,往后跑不一定活。冲在前面敌我双方都要面对冰雹一样的子弹,还不一定谁死呢,这样生还的希望其实更大。”

  老兵不怕死 怕生命轻于鸿毛

  战前动员之后回到班上,尹吉先的班长给每位战士发了两根白布条,让他们写上自己的姓名、家人姓名和地址,一条缝在衣服里侧的左边,一条缝在裤子里侧的右边,这样不管最后是剩下上半身还是下半身,都能认出是谁。

  可尹吉先还不放心,要是整个人都被燃烧弹烧光了呢?被重机枪打烂了呢?班长说,那只能算失踪。尹吉先不高兴了,一是想到了会死,二是担心如果战死了算作失踪,和逃兵画等号,丢人。于是他和崔克登、张吉龙、刘玉堂三个战友商量好,记下了彼此的姓名和家人住址,最后谁活着回去了,都要到没回来的战友家知会一声,说他牺牲在战场了,光荣了,没丢人。

(尹老的和平日记,工整地记下了战友的名字)

  老兵回忆说最后只剩崔克登和尹吉先一起活着离开了朝鲜。除了这三位战友,尹吉先还记下过许多一起并肩作战过的战友的姓名和通联地址,一笔一画地写在小本子上,超过一百人,并且战后都被授予了烈士称号。尹吉先坦言这么做事因为当时战友们都在担心被“失踪”,他说:“士兵不能怕死,怕死不要当兵。我们可以为国捐躯,只怕死得无名。”

  和平才是战争的目的

  战争结束后,尹吉先回到家乡,那时他已经二十七八,在当年算是绝对的剩男,找对象几乎让人发愁。于是,他索性把参军时虚报的年龄又改了回去。为国家修改了年龄,为成家又恢复了年龄,成为他不拘小节的注脚。

  此后尹吉先先后养育了五个孩子,过上了平静的生活。直到五个孩子各自成家,晚年清闲的尹吉先偶然在网上看到了年轻人讨论战争的声音,为了反驳个别幼稚的言论,炮火硝烟的记忆被唤醒,尹吉先决定以过来人的身份出来“说几句”了。

(四枚勋章记录峥嵘岁月)

  已经85岁高龄的尹吉先一边学习上网一边和网民谈起那段往事,09年才开始接触网络的他很快便掌握了在电脑上打字,不久便出现在网络上“还原历史真相”。他还晒出用鲜血换来的军功章。他坦言市场在网络上发声就是希望讲述历史,不想看当代年轻人被错误的言论误导,“现在的青年人,生活在没有战争的有吃有穿的和平的环境里,就无法体验我们这代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学习上网和打字)

  他的言行很快得到了一众网友的支持,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重新认识和思考。连金句女王马薇薇也直言老人的讲述让战争变得鲜活了,伤亡不在是冷酷的数字,成了有感情的个人,令后来人对先烈更加敬仰。

  虽然时常缅怀战地往事,但尹吉先其实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在他看来,祖国和平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就是最好的胜利果实,这也是当年他依然参军的理由。作为老兵,他深知当祖国处于危难中所有儿女都要挺身而出,如果只有通过武力才能保卫家园,他愿意为祖国走上战场,换来最后的和平。而这正是隐藏在一段个人叙事中的老兵精神。

  更多老兵的故事,尽在本周六晚22:30分的《阅读·阅美》噢!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