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学校发展好,作为管理者一定不能落伍!”讲话人年近七十,手戴智能手表,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统统玩转,一根筋要用最新科技,这是北京十二中联合学校总校现任校长,李有毅。
在最近中国教育电视台与科大讯飞联合出品的一档《校长来了》节目中,这位年近70的女校长对科技产品的热衷,让很多观众摆脱了对老校长的刻板印象。
1982年数学系毕业后,李有毅一头扎进教师工作队伍中,从基层数学老师做起,到今天为止,满打满算,这一干就是四十年。
而将李有毅拉进科技时代的第一个转折点,在2006年。这一年,是她在北京十二中任教20年的节点,也是她正式升任校长的关键时刻。
过去的几十年中,李有毅始终坚守在一线教学队伍中。对她而言,教师职业是最为光荣而神圣的事业,为了教书育人四个字,她也的确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四十年中,无论是基层教师,还是升任副校长、校长后,李有毅始终坚持每天早上7点到校,晚上9点方才离开。头痛、腰间盘突出对她而言已是多年老友,止痛片更是如影随形。
让人费解的是,这样一位听起来浑身病痛的老教师,到底是从何与人工智能、科技、数字化搭上边的。
时间回到2017年,李有毅在北京十二中任职校长已满十年。彼时,互联网+概念大火,校外在线教育产业横空出世,国家也在同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相关政策。
人老心未老,李有毅锐利的眼光看到了前沿科技在未来几年中,将会对教育造成的一系列变革。“人工智能为未来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无限可能。”
本着这样的理念,李有毅果断出手,将科大讯飞的科技手段引入学校,开启深度战略合作,北京十二中,也因此成为了最早一批进行数字化实验的校园。
在这档纪实访谈节目《校长来了》中,李有毅向外界透露了她的核心改革理念,“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科学操作”。
在这样的理念下,她带领学校拿出了从小范围试点到大面积推广的校内推广行动方案。
在她看来,教育信息化的升级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几个阶段。“学校在最初推进教育信息化升级时,真正的操作者是老师,是老师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去学习、去熟练使用,最终方能产生效果。”
在数字化真正落实的过程中,老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但对于多数资历较深的老师而言,数字化校园似乎很容易让人产生畏难情绪,认为智能手机、平板是属于年轻一代的产物。
为了让老教师们能够接受并利用好智能产品,年近70岁的李有毅决定与智能产品结缘。她以身作则,日常生活全部坚持使用智能电子产品,同时间鼓励每一位老师要先使用起来,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搜寻到更加好用、便捷的功能。
在李有毅的带领下,十二中智慧课堂上,师生通过平板可以迅速互动,学生的答案被实时传输在黑板上,对错一目了然,而老师也可以通过科技手段直接进行评析,减负的同时提高效率。
在现在的十二中里,科技化的便捷性处处可见,数字化校园改革所带来的惊喜,早已超出了李有毅最初的想象,她也因此更为坚定,“教育学的质变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对于教育改革带来了深层次影响,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的落地,对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新中高考改革,一定能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尝到科技甜头后,北京十二中现在每年学校的经费预算,都会提前预留一部分分给信息化。但李有毅的野心,也并非只停留在十二中。
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先行者,北京十二中联合其他多所名校,将这些优质课堂内容,通过科技手段传递到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她的这一步尝试,意味着将对教育精准扶贫上起到确定性的益处。
有实力,却低调,这是北京十二中的风格,也是第十任校长李有毅的气质。她以过往四十年的经历诉说着,“一个好校长本身就是一所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