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娱乐网

“青歌赛”遭全民找碴

http://www.yule.com.cn 2008-03-28 11:58:33   来源:   

举办了12年的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曾经捧出过内地歌坛不少人才,包括宋祖英、彭丽媛、殷秀梅、韦唯等等,名单可以列出一长串,堪称国内历史悠久的歌唱类权威比赛。但是随着文化考题的加入,青歌赛带给观众的乐趣大大转移。评委的口误、选手无知的回答都取代了严肃的歌唱考核,成为青歌赛带给人们最主要的娱乐享受。从观众角度来看,“青歌赛”正日渐向“大家一起来找碴”发展。


很多观众认为,董卿其实在众主持人当中算是讨人喜欢的,因为她善解人意,会给选手台阶下。图为董卿引导选手回答问题。

  每晚守着电视看“青歌赛”的乐趣,绝对不在于选手的唱功,这从比赛结束后,从网友到媒体的关注焦点都可看出。找出余秋雨又有哪些口误是乐趣所在,选手的无知回答也是乐趣所在,争论考题是否太难还是乐趣所在……

  尽管央视一直试图打造严肃、端庄的娱乐典范,但“青歌赛”也没有比一直被踩为低俗代表的“超女”、“快男”好多少。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从来不是选手的歌唱水平或者表现,迄今为止,“青歌赛”引发的三大舆论冲击波都与歌唱无关。其实从评委到选手的表现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都抱着“大家一起来找碴”的心态,不管看到的是什么,都能让他们自娱自乐。


朱迅担任第二现场主持,她也是青歌赛的老主持了。

  第1波 余秋雨到底是不是文化人

  担任青歌赛评委对余秋雨来说简直有点得不偿失,好好的文化人突然被广泛质疑——说孔子是战国人,究竟他是不是文化人?他的点评是否太罗嗦,简直是狗尾续貂?

  对于这些非议,一直处在风口浪尖的余秋雨,早前在《杨澜访谈录》录制过程中就表示自己连续担任青歌赛评委的原因其实是:“这样一个几乎是全球最高收视率的节目,需要加一点文化话题。我觉得这很有价值,你看这次我借这个机会,偷偷地塞进去一些波普艺术或者波西米亚,这些东西我相信几亿人在听,我没想到用这方式普及有那么好的效果。”

  基本上,对于余秋雨在青歌赛中的表现,网友们表达的都是负面的、不满的情绪。直到本月25日晚的青歌赛,余秋雨点评“火烧圆明园”题目时,画面突然被青歌赛的宣传片所代替,随后传出央视故意屏蔽的消息,网友迅速一反常态,高调撑余。可见,网友对于余秋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态度,余秋雨只是“借口”,撑他或者踩他都是瞬间可变的情感,观众要的不过是在“余秋雨”名下来一次“口诛笔伐”的狂欢。

  第2波 考题不考实力考运气

  虽然文化环节连累青歌赛年年都笑柄不断,有媒体更戏称青歌赛变身《开心辞典》,但节目组非但没有取消文化环节的打算,还一年比一年考得难,今年更是加入了让不少原生态选手“哑口无言”的英文试题。

  对于青歌赛的文化试题,各方反应不一。有观众认为,文化试题涵盖面太广,对原生态选手不公平;有网友认为,歌唱得好坏是一个主观性太强的评判,不加个有客观标准的文化考试,没法拉开选手的差距。此外,对于青歌赛文化试题的难易程度也有争议。由于试题涵盖范围太广,难易不均,所以文化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拼的是选手的运气,而不完全是实力。运气好的选手会遇到“北京奥运将在今年几月几日开幕”这样的全民会答题。运气不好的则会遇到“新闻要素中的五个W和一个H分别指什么?”这样很专业的题目。而“三八节的确立与外国哪个城市的工人罢工有关”这样的问题,连评委余秋雨都觉得:“考题与选手的现实生活距离太远。”但有趣的是,青歌赛组委会在青歌赛启动之前宣布的综合素质考题难度,不会超过高中教材范畴。

 第3波 选手很傻很天真

  虽然“青歌赛”的文化试题被指责过分广泛,但不少选手的表现也的确“很傻很天真”。一些常识性的基本问题都回答不了,还是让人担心基本素质。2006年的“青歌赛”中,来自山西的原生态选手“羊倌歌王”,不认识中国国旗一度令观众震惊,将“百步穿杨”解释为“百步之外射中了杨六郎,形容敌人之凶残。”在让人感叹选手没常识之余,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创造力”;以为“焚书坑儒”是铁木真的“暴行”也就罢了,连“伦敦”是“法国”的首都都答得出来,真是让人无语。


虽然余秋雨一直是网友批评的焦点人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