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区分一个电影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在娱乐多元化的今天可能观众更关心是电影的质量。若从这个层面上看电影没有商业和艺术之分只有好坏之分,好的商业片可以成为艺术经典,好的艺术片亦可带来商业神话。在商业化、娱乐化大潮下,我们看到国产电影在这个潮流中艰难跋涉,与之相对的文艺片则在创新和表现力上徐徐前行。陈凯歌的《梅兰芳》兼顾这两个方面,可以看作是商业潮流中对历史的怀旧,透过这些怀旧影像引发我们的共鸣和思考。
怀旧风,不知道风从那里吹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电影世界刮起一阵怀旧风。从彼得?杰克逊翻拍的《金刚》上映到现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好莱坞怀旧电影可谓风起云涌,不同题材的类型片相继上映,并取得不俗业绩。如果说怀旧影片向经典致敬《金刚》、《后窗惊魂》首当其充,而最近上映的《第一滴血4》和《夺宝奇兵4》又怎么能说是单纯的致敬电影。为什么向经典致敬,因为经典,更是因为怀念。好莱坞从来就是商业电影的风向标,以商业为母体,用票房成绩来衡量电影质量。《金刚》的成功,可以说是为后来的怀旧题材电影树立了一个标准。
国产电影商业化程度远不如好莱坞高,处于商业化完善阶段,很多影片的定位不明确,独立创作的影片还很多,怀旧跟风题材不多见。陈凯歌的《梅兰芳》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怀旧,而是同类题材上的怀旧,通过倒叙的手法,用时间的线索勾画主人公在各个时代的表现,通过对时间脉络的把握来还原历史,进而透过历史的折射表现不同时代的风风雨雨。这种表现方式在陈凯歌颠颠峰时期的代表作《霸王别姬》里就曾出现过,时隔多年,《梅兰芳》又会有怎样的创新和发展现在还不得而知。虽然《梅兰芳》没有参加今年戛那电影节的角逐,但是陈凯歌依然带领《梅兰芳》剧组主要演员前去造势,足可见其怀旧心情。
知名大师,能否再创奇迹超越经典
距上次戛那“金棕榈奖”已经有15年了,大师印象早已经模糊。在些年里陈凯歌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不是《风月》不是《和你在一起》,留给我们的只有《霸王别姬》和《无极》,前者以第一和唯一的头衔让我们激动和兴奋,后者则是以漫骂和嘲讽作为备注商标,同样让我们深刻记忆。如果说《霸王别姬》是一部成功的文艺片,那么《无极》则是一部失败商业电影的范本。《梅兰芳》秉承《霸王别姬》血统,外加《无极》失败的经验,应该可以说还是值得期待的。然而《梅兰芳》究竟是对《霸王别姬》继承发扬还是对《无极》顶礼膜拜,只能从影片中得知。
影片大致分为3个时间段:少年成名的梅兰芳和前辈十三燕之间的恩怨;中年梅兰芳和孟小冬的感情纠葛;抗战时期梅兰芳的种种际遇。影片最后仍回到开始的情景,这样的剧情安排很容易就把观众拉回到《霸王别姬》:程蝶衣和段小楼的学艺阶;成名后的风风雨雨;晚年悲凉的回忆。影片《霸王别姬》中段小楼和菊香之间的爱恨情仇,程蝶衣对段小楼的感情比起梅兰芳与孟小东的感情纠葛,好友邱如白之间纠缠难解的友谊,还是流露出怀旧的之风。《梅兰芳》究竟是遵循守旧还是与《霸王别姬》相得益彰,时间将是最好的证明。
商业化文艺,承前起后的转接
相比较而言冯小刚开创商业贺岁前期,国内的电影还是比较喜欢走文艺化之路,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获奖作品。《霸王别姬》作为陈凯歌文艺电影的颠峰之做,无疑有它的代表性,这样的高度也其在文艺道路上无法超越。早在商业电影《无极》上映前陈凯歌曾执导的《温柔的杀我》,该片可以看作是陈凯歌初常商业艺术一体的转型。本以为戛那获奖,就可以得到国外观众认同,为此片一门心思地走海外艺术发展的路子,结果路子越走越窄,名利尽失。该片不仅因其实所包含的色情内容未能在国内上映,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又因而其树立的商业艺术风格,也难觅知音,即使在浪漫、自由氛围影响下的法国也难逃票房惨败。
辗转国外市场未果,回望国内《英雄》大卖,让他看到国内激增的电影市场,于是一部武侠跟风大片《无极》新鲜出炉。这部倍受争议的影片没有让我们看到导演对武侠片、大制作的驾驭能力,无法收复失地不说反倒派生出了一个新鲜的词“恶搞”。从《梅兰芳》与《霸王别姬》丝丝缕缕的联系不难看出,陈凯歌谋求的转型不太成功,只能靠吃自己的老本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在中国不段成熟的商业电影市场,他的尝试还不够大胆。《梅兰芳》这部电影大可看是吹响陈氏电影新风格和影响力的号角。
《梅兰芳》可以看作是对陈凯歌电影的回顾与张望,亦可看到很多国内电影在商业化发展下的弊端。回顾曾经的艺术辉煌和票房失意,在不断的尝试和发展中确立新的风格同样值得我们期待。期待《梅兰芳》,期待新的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