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文化和上海是有渊源的”,陈凯歌昨天沪上接受采访时谈了不少《梅兰芳》和上海的情缘,“也可以说,京沪共同成就了梅兰芳,所以我希望上海观众也能接受这样一个电影”。
陈凯歌表示,梅兰芳1912年在袁世凯总统府唱戏的时候已经名满天下,胡适、蔡元培等新派老派人物都来了,不过第二年首次应邀到上海演出,还是为名生王凤卿做配角当二牌,茶上了还要自己先喝一口再给王凤卿端过去,那时候他一点都不红。不过1915年,梅兰芳再到上海的时候,已经没有谁能盖得过他,风头都被他压过去了。陈凯歌表示,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京剧当年也是旧上海的主要娱乐方式,任何一个角儿在上海不红就不能算真的红,所以梨园文化和上海是有渊源的,《梅兰芳》在上海是有群众基础的。
陈凯歌说,梅兰芳壮年的时候移居上海,因为他是一个爱时髦的人,他曾直言不讳地说:“我虽然出生在北京,但上海是我最爱之地。”陈凯歌称自那时起,上海一直领着中国小资的风潮,因此自己不担心《梅兰芳》在上海没有知音。随后,陈凯歌强调了上海对于梅兰芳一生的重要意义,观众可以在电影中看到大段梅兰芳在上海生活的印记。
《无极》之后,很多人认为陈凯歌已遭遇瓶颈。那时,他接到邀请拍摄《梅兰芳》,很多人都认为这是陈凯歌的一个契机。昨日谈到这个话题时,陈凯歌显得有备而来,“我也不一定比别人拍得更好。”如果没有遇到《梅兰芳》,陈凯歌说他也并非没故事可讲。“我有好多题材需要拍。”谈到想拍的电影,陈凯歌忽然提起了去世不久的谢晋导演,“我相信,谢晋导演一定是带着很多遗憾离开的,他一定还有挺多的故事想讲,但讲不了了,所以我要抓紧!”那下一部会是拍外界传闻的《赵氏孤儿》吗?“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尤其喜欢那个元杂剧的剧本。”陈凯歌说,“但这个故事放在今天这个时代拍,还有好多的问题,不是拿起来就可以做的,得要磨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