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海鸥
说娱乐圈有潜规则好像有点冤,现在娱乐圈那点事大多都大白于天下了;说电影圈没有潜规则好像也有点冤,就像有人纳闷:像《叶问》这样口碑还不错的影片各地只给一个厅放映,这样出来的票房有说服力吗?
17日,著名影评人何东在博客上发表了题为《如此电影PK》的博文,“电影圈是否有潜规则”也立刻成为论坛上网友热议的话题。就此记者采访了多位电影发行方的工作人员和哈市影院负责人,了解到原来银幕下还真有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1选择档期是重中之重
“选择档期对一部影片来说太重要了。”哈市某影院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甚至可以说档期决定了票房。就像去年情人节时,一看《长江七号》、《大灌篮》在上映,小片大多都不敢上了,只有《婚礼2008》在那天上映了。而它还真上对了,因为情人节情侣们去看电影已经成为时尚,大多数人都已经看过《长江七号》和《大灌篮》,而《婚礼2008》当天在全国的票房就超一百万了。”
同样,该负责人表示,就是因为档期重要,今年才会出现一个片子排期更改以后,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十几部影片都跟着改。具体来说,当《梅兰芳》提前上映,“偷笑”着揽走票房的同时,也逼得《女人不坏》往后退了一步,直接去抢《非诚勿扰》的票房。致命的一招在于,《赤壁》(下)的档期“阴狠”地往前跨了一步,中影集团只给冯小刚的《非诚勿扰》留了两周的时间。而最惨的莫过于《叶问》,在《非诚勿扰》上映后,尽管《叶问》的口碑也不错,但几乎每家影城都只给它留了一个厅的放映位置。
2网上热议:分厅不均,公平吗?
17日,何东在博客上发表了《如此电影PK》一文,文中他讲述了自己陪外国朋友看电影的遭遇:何东陪着要看“中国功夫”的外国朋友跑了北京市的四家影院,遭遇的是《叶问》的票全都卖光了,原因是每家影院只有一个厅放《叶问》,甚至有的影院是《叶问》和《女人不坏》合用一个厅,《梅兰芳》则是三四个厅。
这让何东想起了以前陈佩斯关于自己为何做话剧而不做电影的回答,“现在在国内要想弄电影,根本就不完全是弄电影本身。水深着呢!竞争?是根本没的争。现在一些人是自己投钱、再自己埋单、再自己垄断宣传。一条龙,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你不服吗?”而何东的这篇文章也很快在网上成为热点,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没想到电影圈也有潜规则。
同样,某电影发行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排片背后有点“猫腻”是很正常的,“就像很多电影出品方在影片上映时,就会挨家打电话,要求最少保证几个厅,有的是靠钱说话,有的则是靠地位说话。像这次中影非常明确地暗示说《梅兰芳》跟《非诚勿扰》比不了,但《叶问》就可以少排点。现在看来,只有冯小刚这样的‘牛人’不用担心场次,毕竟影院是要赚钱的,没人会跟市场过不去。而真正苦了的是那些不大不小的中等片,即使质量还不错,但苦于没厅给它上映。”
3哈市影院:会适当调节场次
22日记者走进哈市一些影院时发现,除了奔《非诚勿扰》而来的观众以外,剩下的观众几乎都是奔《叶问》来的。不过一位观众遗憾地表示:“我查了几家影城的排片表,几乎都是拿一个厅放《叶问》,错过一场就得等将近两个小时,不知道为什么每家影城都只拿一个厅放这个?”记者查了几家影院的排片表发现,每家影院几乎都是用一个厅放映《叶问》,《梅兰芳》能“占据”一到三个厅。一边是观众高涨的观影热情,一边却是只有一间影厅的不协调配置,难道这就是网友所说的潜规则吗?对此,几家影院的经理纷纷回避。
一家影院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上映的片子确实太多。在大局上,我们排片肯定要以市场为重。比如截至今天,《非诚勿扰》的票房就已是去年同期《集结号》的两倍,这样的片子我们肯定得给出足够的场次。至于中等片子,那就得衡量各方面的关系了,说一点没有‘人情’可讲那肯定不准确。但我们的影院毕竟是以市场为标准,这个大的原则不会改,像《叶问》原计划元旦后就下线了,我们几家院线也已建议出品方延长档期,我们也会随时根据观众反馈来重新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