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上阵
相比同年纪的其他演员,倪妮有一种很特殊的经历,就是当她坐着火箭横空出世后,所有人都惯性思维觉得她也过上了国际巨星的生活,天天大场面,没事去巴黎看个秀,而实际上她个人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太大改变,依然要奋斗,要踏踏实实地过北漂生活。这让人联想起《等风来》里的时尚编辑,参加完高级酒会,还得坐地铁回家。这种反差并没让她困扰,因为她从一开始就觉得《十三钗》是因为导演和贝尔才万众瞩目,自己还不具备承担这种盛名的能力,所以还算淡定。但是之后的一些遭遇倒让她很不快。
“这行业有个规律,就像选秀歌手一样,你先是闯入大家的眼帘,因为作品得到赞誉,叫好声可能会维持两三个月,但是过了这个期限,就开始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声音来诋毁你,各种批判诽谤,你又不能站出来说什么,不过只要挨过这个诋毁期,就又跟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你还是你,做你该做的工作。意识到这是规律就好,迟早都要经历,提醒自己别被这些事件打乱自己的节奏。”
作为半路出家的演员,第一部戏就是张艺谋导演手把手调教,倪妮很怕辜负了他,这两年一直在大量补片子,看很多书,用各种方式来体验别人的生活。她觉得做演员不能老在自己的世界里臆想,一定要从外界不断获取能量。
倪妮在上高中的时候是个自信满满的姑娘,但她自己说当时的自信毫无来由,是一种青春期觉得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后来的高考失利算是撞了南墙头破血流了,自信感突然又像破了的气球一样泄掉了。复读的一年专心读书考上大学,自信心又回来一些,可大学期间去外企实习,职场的种种不顺又把她打回原形。等到《十三钗》的时候就真的一点自信都没有了。但好在《十三钗》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不自信的倪妮只需要做到相信导演就可以。 导演给了倪妮很大的帮助,她做到了,“玉墨”可谓是近10年的话语电影中最经典的角色之一,但以后的道路还要靠她自己走。之后的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戏慢慢积累起了更多经验,在导演们和同行们的认可态度中,倪妮慢慢建立起了自信。
“我看了巩俐关于《归来》的一段采访,她说演员一定要相信自己演的角色是真实存在的,才能有信心把她演好,要感觉世界上有一个冯婉瑜在不停的看着自己。其实我在采访中也说过类似的话哎,我当时说的是要相信世界上有一个方茴(《匆匆那年》主角)在看着我,但是后来文章中没有被表述出来。巩俐是我非常敬佩的演员,所以我把那段采访截屏发给我经纪人,这是不是说明我有做好演员的潜质呢?”
倪妮最近在拍的戏《匆匆那年》改编自九夜茴的经典小说。女主角“方茴”在书中是个干净、冷清让人非常心疼的女孩,整个校园爱情故事充满了感情纠葛,青春的遗憾,这对于倪妮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角色和故事类型。
“方茴这个人物身上有坚强也有柔软的东西,跟我之前的所有角色都不一样,蛮颠覆的,你看到《金陵十三钗》的玉墨,和《我想和你好好的》喵喵,绝对不会想象我可以去演一个像方茴这样的角色。男主角是彭于晏,我第一次跟他合作,感觉他在现场思维特别灵动,总能想出一些办法帮到大家,合作得很融洽。”
差点忘了刚才倪妮说她最想演的角色是《龙纹身的女孩》,这和“方茴”的出入还真是大啊!倪妮在《十三钗》之后的戏基本都是现代戏,也许隐隐的她也希望能早日走出“玉墨”的影子。她还特别欣赏《饥饿游戏》中的詹妮弗·劳伦斯,又一个狮子座女演员,倪妮喜欢她身上的霸气,眼神坚定,还有些冷幽默的东西。
“我想她一定是内心特别自信的人。我还记得那个画面,她用箭把苹果钉到墙上,然后冷冷地对那些原来对她不屑一顾的人说:‘Thank you,for your consideration。’优雅而自信,太酷了!这就是年轻人该有的态度。
“你好像很需要一个这样的角色来释放一下?”
“我太需要释放了。”
具体要释放什么呢,我没追问,就是有种她被什么东西困住无力挣脱的感觉,也许是一颗更奔放不羁的心,经常被装在一个儿女情长的世俗小格局里,只有靠暴力才能杀出一条血路。这也是重金属音乐能带给人们的感觉。
言谈话语间能听出她很怕虚度光阴,哪个女演员都经不起时间祸害,但她又不是那种处心积虑能为自己谋划前程的人。想努力大干一场,但是需要理由,需要有人引导,最好有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在背后推着她,把那些潜能压榨出来,又不用费心去选择。比如她说希望演一部动作片,这样她就可以学功夫、健身,拉拉韧带,她认为这是很酷的事情,就像当年拍《十三钗》之前学表演、练英语那样,觉得生命特充实。其实如果有这个意愿可以先学功夫,主动去迎接一部动作片,但她没打算成为那个“有准备”的人,而是习惯成为“有机会”的人,有了机会再准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幸运。倪妮就是个随性而为的人,她并没打算过度经营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