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古装大剧《天下粮田》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仅仅播出十余集,便已经收获了一众好评:少有的佳作!良心之作、恢宏、厚重、沧桑、惊心动魄、台词犀利、故事吸引人等等……为啥这部电视剧能这么受欢迎?它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就以上问题,该剧总制片人俞胜利接受记者专访,并分享《天下粮田》之所以能成为“良心剧”的原因和数十年担任制片人连拍多部口碑和高收视率好剧的秘诀。
为何《天下粮田》能叫“良心剧”?
单说名字,影视行业之外的普通读者并不太熟悉他。但要是说起《大宅门》《天下粮仓》《李小龙传奇》、《大宋提刑官》,那估计很少有人说不知道——这些大获成功的电视剧,制片人正是俞胜利。由他担纲制片人的《天下粮田》是当年火爆一时的《天下粮仓》的姊妹篇。
据公开资料显示,《天下粮田》讲述了乾隆八年一场“金殿验鸟”引出匿灾不报、贪绩敛财的惊天巨案,因病归乡的刘统勋奉命出山执行乾隆的开荒增田的故事。被称之为极具忧患意识和现实意义的“良心之作”。
“早在2001年我们拍《天下粮仓》的时候,我就跟编剧高锋说,《天下粮仓》写的是粮食,咱们下一部就写土地,“粮食、土地,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大事,无娱乐性但分量超重!一个好制片人,好编剧没有这份情怀,他的格局就难于上去,难于进入一流!”但仅凭题材和情怀,也不能让一部剧成为良心剧。俞胜利也很清楚这点。这十几年来,编剧高锋光看资料就有一人高!他用“呕心沥血”形容这个过程,“特别是高锋,经历了父亲去世的痛苦、眼睛有可能失明的威胁,还是挺过来了”。
“戏里有一段,主人公到了最困难的时候。我想了好久,说高锋你最好用咏叹调的形式来表现那种苦闷和悲壮。”俞胜利回忆,高锋去父亲墓前上香,悲从中来受到了启示,最终精彩的完成了“任务”。
对于选演员,俞胜利和导演阚卫平达成共识,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坚决抵制那些只认钱,不认艺术的演员和“小鲜肉”,我一贯坚信,只要题材好,剧本好,不愁没有好演员愿意来,不愁没有识货的,有几个演技和知名度比较高的演员,就因为我们片酬超低,不肯来,他们错过了上台阶的绝好机遇,因为这样超一流的剧本,大牌演员一生都难遇到。而那几个演员近年来也没演什么好戏。从本质上来说,演员是个被动的职业,有好戏演,就无限风光,反之,就每况愈下。那些目光短浅,两眼只盯着钱的演员,耽误的是自己的前程!
明星和名人有很大区别,不在一个级别,什么时候熬到艺术家了,你才能进入到名人行列,被记入史册,否则,你就像一颗星星,闪那么几下就过去了,所以叫明星。那些个人修养差,胸无点墨,一掷万金,豪奢无度的明星就是地地道道的演艺圈里的暴发户,肤浅的一塌糊涂,让民众指着后脊梁谴责,让整个社会瞧不起!
综上考虑,我们请来了三位中国话剧最高奖“梅花奖“的获得者来担纲剧中重要角色,他们是吴京安、侯岩松、郝平。《天下粮田》能深入人心、能被誉为良心剧,大概就是这几个方面的原因吧”。
从《大宅门》到《李小龙传奇》:拍一部火一部的“奇迹”
一部《天下粮田》火了不稀奇,一部《大宅门》火了也不稀奇,但有位业内人士曾这么说过,像俞胜利那样,从《大宅门》《天下粮仓》《大宋提刑官》《李小龙传奇》到《穆桂英挂帅》,他挑选、策划的剧几乎拍一部火一部那就稀奇了。至于原因,俞胜利这么解释:“我人生的几大转折和事业的成功90%得益于我的文学素养,剩下的是做事一根筋的秉性和运气等等。我是以策划见长的制片人,剧本又是一剧之根本,是源头,制片人没有良好文学修养要想判断出作品的优劣,选题的高低,再策划出一流剧本,是根本不可能的。
比如,像创下许多纪录的《大宅门》,从2001年开播,以最高17、74%,平均15.1的收视率至今仍是17年来全国第一。但当初,导演郭宝昌拿着《大宅门》剧本去找全国大大小小94家影视公司,却屡屡碰壁,直到碰见俞胜利。
“《大宅门》本子就是郭宝昌自己写的,花了大概五十年时间。”对递上来的剧本,俞胜利很快看完,写下洋洋洒洒两页纸的审看意见,对剧本情节、人物等进行分析解读,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大宅门》小说的时候,这篇审看意见还被当成了序,得到郭宝昌的认可和赞誉。
在俞胜利的强力推荐下,《大宅门》央视投资,播出后,万人空巷,轰动海内外。过后很多错失《大宅门》剧本的影视公司的头来问俞胜利,为什么你就能看出这个剧本的好,俞胜利的回答就是“文学修养”。
“一九九三年我是凭着小说调入门槛已经非常高的中央电视台影视部门,在调入央视前,我当过文学编辑,发表过一些在全国产生影响的小说,文字功底磨炼过很多年,对一个剧本的优劣一下就能看出来。”俞胜利毫不讳言的说,“这种鉴赏力、策划能力,这种作家出身的制片人在中国影视圈稀少。
“为什么现在有些剧收益好口碑差?有些还会赔钱?原因就是起步阶段就输在剧本这个根本上了,还是跟制片人这种策划剧本,挑选剧本的能力有关。”俞胜利说,总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说叫俩字:文学!“要想拍出上佳的影视剧,一定得从文学这里补上这一课,真是事半功倍,而且受益恒久。许多制片人偶尔拍出一部热播的剧,基本都是跟着人家屁股后跟风,蒙上的,不是凭着自身的文学、文化艺术素养挑选或策划出来的。
一部由微型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
拍出了这么多部热播剧,俞胜利一下子跟着火了,每天托关系找门路递到他手里的本子不计其数。不过,作为大制片人,俞胜利也被“拒绝过”,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得是2010年以后的事儿了。当时我随手看一本小说杂志,一篇微型小说《翠兰的爱情》吸引了我。”职业敏感促使俞胜利读了下去,尔后便被这个简单但人物性格鲜明的故事吸引了,“我马上派人联系杂志那边的人,找到了作者,说想拍电视剧”。
出乎意料,俞胜利的提议被回绝了:作者说,不方便来北京面谈此事。他没气馁:“作者不来,我说,我去东北农村找你。可还是被回绝了。当时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因为作家们没有不想把自己的作品拍成影视剧的,而这个作家为何要拒绝这个难得的机遇呢,后来才知道,她的身体重度瘫痪,仅有一根手指头能动,她说,自己不会写,也写不了那么长的电视剧本”。
听完李伶伶的境况,俞胜利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了解了她家的情况,加上故事确实挺好,我就下决心帮助她。我说,先用《翠兰的爱情》发酵,写30篇微型小说,每一篇都独立成章,主人公贯穿其中,写完了我再看,如果行,就作为电视剧每一集的梗概,再发酵成30集电视剧。不行也没关系,至少这30篇小说,你还能去发表拿稿费,有个最后保障”。
在俞胜利的帮助下,剧本写完了。但拍摄的难题又来了:没人愿意投资。理由是农村题材、没有大牌演员愿意演,嫌丑,嫌生活环境差等等。俞胜利没气馁,他费了很大心思找到了投资方,完成了电视剧《翠兰的爱情》的拍摄。
“等到要播出了,结果因为相似原因,没有平台愿意播。”最终河北卫视播出了这部电视剧。没想到,又火了,“当年这部剧拿下了河北卫视收视率第一名”。
对于李伶伶,俞胜利付给她很高的片酬,不为别的,就想让这个生活在底层的农村残疾作家别再那么艰难。《翠兰的爱情》也创下了一个纪录:中国第一部由微型小说改编而成的长篇电视剧。
影视圈伯乐的业余爱好
2001年俞胜利推出《大宅门》后,媒体称他为“影视圈伯乐”。但他为人非常低调,从不炒作自己,以至于前些天一个小公司自己攒了一个“制片人100位排名”都不知道《李小龙传奇》这部创下2002年至今中国最高14.53收视率的大剧是俞胜利的代表作,而把他排名远低于他如今在业内的地位,更少在业内说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成绩,要不是我问他成功的诀窍和为了佐证文学修养对一个优秀制片人的重要性,他还不好意思说呢。
“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几乎都是当时顶尖的文学杂志,像《人民文学》《上海文学》《钟山》《作家》等等。”俞胜利所言不虚。他的小说不光被选入多个权威小说选集,短篇小说《亮眼》还被北京大学中文系选为2001-2002年度该系本科生教程,与鲁迅的小说《示众》做对比阅读。今年短篇小说《舅母》被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世界语言文学系选作教材,又入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文小小说汉英对照读本。俞胜利说,“当时我转行,有评论家跟我说,你干嘛要当制片人?以你的才华和潜力,接着写小说,拿个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概率会很高。”
此外,俞胜利还练练书法,几年前又开始弹钢琴,《大宋提刑官》和《天下粮田》的作曲家、钢琴家程池拿着俞胜利的钢琴视频给许多人人看“你们相信这是一个不识五线谱的人弹的吗?”
“接下来,我大概还会有三部书出版。”不过,俞胜利说,他还是想自己策划拍摄一些电影,“我不愿意做一些不喜欢做的本子。我原来做的那些题材都是我喜欢的”。
那,未来会拍哪种题材的电影?俞胜利卖了个关子,没有明说,“容我暂时保密。反正是我认为优秀的、社会效应好、经济效益也不会差的那些吧”。(刘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