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5日-6日,由政经国论与牛津中国论坛联合举办的首届伦敦政经-牛津中国论坛在上海举行。6日下午,华谊兄弟副董事长、CEO王中磊受邀出席文娱分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与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导演高希希等行业嘉宾,就“融合与重塑:后疫情时代的文娱行业趋势与布局”展开圆桌讨论。
王中磊表示,自疫后复工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引领着全球影院复工的脚步,影院复映的48天之后,全国票房累计超过40亿,观影人次过亿,其中《八佰》票房近24亿,观影人次6000万,电影行业的快速恢复给予了中国电影人战胜一切的强大信心。然而,疫情也确实给电影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从市场环境、经营模式,到消费习惯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会贯穿影视环节的上下游,带来新挑战,催生新的创作思想、发展格局和交流方式,进而带来新的机遇。
后疫情时代,观众需要什么样的电影?王中磊认为,《八佰》取得的成绩也再次印证了内容的重要性,越是特殊情况下,越要回到内容本身,不断强化内容品质。近年来涌现出的《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我不是药神》《我和我的祖国》等一批优秀国产电影作品,不断给国人惊喜,为中国电影拓展了更多可能。我认为这些影片的成功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足够高和饱满的情感浓度。他们有民族精神的感召、文化自信的表达、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加上电影高完成度的视听冲击,形成了全新的中国电影模式。
面对更严苛的市场环境,如何更合理地去分配有限的制作资源,让流程更专业,分工更明确,管理更精准。王中磊认为,这正是电影工业化所解决的问题。工业化并不只是对科技升级的依赖,而是对电影产业链条各环节更清晰更科学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这样的管理体系对保障作品品质、调节资源分配和控制生产风险是非常重要的产业保障,这也是能让我们以更从容的姿态和更平等的战力参与到国际角逐中的基础。以《八佰》为例,拍摄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镜头都需要动辄上千人的剧组调度,而容不得一丝瑕疵的全程IMAX拍摄更把这种难度推高到极致,对工业化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目前,整个行业对电影工业化的重要性正逐步达成共识,中国电影人们正在通过每一部作品,去摸索和积累工业化管理的经验。王中磊表示,很高兴看到郭帆导演已经成立了“电影工业化实验室”,实验室将对标好莱坞,并结合国内的电影发展现状,为中国电影工业梳理出一套适合中国特色的工作标准。我更欣慰的是,《八佰》剧组已经培养了上百位整个制作、创作链条中,各个岗位上的领导者,他们是中国电影工业的种子。
疫情也加速了电影行业和互联网融合的进程。疫情期间,互联网成为观赏影视作品的最主要渠道,也引发了关于互联网平台发展是否会对院线电影造成伤害的讨论。对此,王中磊认为,电影人必须以兼容并蓄的姿态推动电影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更好地为电影的宣传发行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做好窗口期的规划与管理,在保护院线电影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借助互联网平台延长优质内容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机遇,在内容层面更深度地融入互联网,通过对电影项目的内容题材、目标受众、预算回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然后以院线电影的制作标准和能力,去为互联网渠道定制更符合平台特性的优质内容,从而更全面地满足不同渠道观众的观影需求,同时助力网络电影行业内容品质的整体提升。
最后,王中磊总结道,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进入后疫情时代虽然只有48天,但我们已经在全国观众的支持下打了一场漂亮的开局之战,打出了中国电影人的韧劲和勇气,也打出了中国电影行业的信心和希望。未来,中国影人必将继续破局创新、团结一致,向着更高的起点,更大的格局,更新的浪潮奋勇前行。
关于“伦敦政经-牛津中国论坛2020”
秉承打造一个增进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国际性平台的理念,伦敦政经中国论坛(政经国论)与牛津中国论坛联手举办了首届伦敦政经-牛津中国论坛。本届论坛以《转危为机:中国在全球逆境中砥砺前行》为主题,分设经济、医疗、电影、新基建、教育、文娱等六大板块分论坛,就当前最热的话题展开讨论。伦敦政经中国论坛(政经国论)创立于2015年,已成为由海外高校校友运营的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论坛之一,着眼于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力图为各界来宾提供与世界顶级学者及政商界领袖交流的机会。牛津中国论坛成立于2013年,是全英规模最大,最为严谨学术的中国论坛,旨在为来自全英的学生学者们提供关于当代中国的多元化视角共同对变化中的中国进行深度的讨论。